(玛26:40-41)在旧约时代有许多祈祷的榜样,亚巴郎是其中的一个,他为了索多玛不被毁灭,不厌其烦,不怕主怒,向天主求情求了六次,从索多玛城内能有五十个义人开始求情,到如有十个义人为止,天主不得不对他说
1961年,在省五局二公司设在宝鸡工程处医务室工作的韩德文,在新建的工程处所在地(原先叫四郎坟,据说是四川人公墓),治好了一名“中邪”的女工,这名女工又喊又闹,因医院查不出病而被送回工地。
路加福音16章24节记载了一个富人在世时天天酒席宴请,死后下了地狱,口渴难受,想求天堂上的亚巴郎命拉匝禄用手取一滴水润润舌头,都不能求得。这富人的悲惨但愿能惊醒那些醉生梦死的人们。
教宗提到他在2006年5月28日到访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第三帝国的统治者要粉碎整个犹太人民“,而且基本上是”要灭绝这个民族,他们要杀死召叫亚巴郎的天主,祂在西乃山上奠定了为人的永远原则“。
所以诗人郎弗罗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死!表面上的死,实际上是一种过渡,活人生存的世界只是天国的郊野,天国的大门就是我们所谓的死。”
他们分别是:原祖亚当、厄娃、圣祖亚巴郎、依撒格、雅各伯和古圣若瑟;民长和君王中重要的人物有:撒慕尔、三松、基德红、达味、撒罗满、德波辣、若苏厄、撒乌耳、依弗大;先知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厄里亚、厄里叟
从这样一个观点来看,教会取代了天国,历史的机构代替了“许多人在天国中与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共赴的宴席”(玛8:11)。但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宗徒大事录,却会发现在教会和天国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统一。
孩子在我们的眼里是问题娃娃,为什么在《多俾亚传》里,父亲托比特却称儿子多俾亚是自己的光呢?
教宗本笃十六世的助手,即枢机主教安杰洛•阿马托(AngeloAmato)在罗马的SantaCroce大学一个天主教会议上公开呼吁教徒抵制《达》片。
圣座派驻联合国代表团的代表马托内女士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发言时强调:妇女的进步是全人类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