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神父,因为我想为别人服务」。万民的传教使命:「即使只是对人友善也意味着教导耶稣」。罗马(亚洲新闻)-成为传教士「意味着以自己的生命见证耶稣,不论我身在何处」。
自疫情暴发以来,引起了海内外同胞的热切关注,他们虽然不能回到中国,不能前往一线,却在国外竭尽全力透过购买疫情物资传递他们对中国同胞的关爱,为武汉疫区的一线医护人员,为所有服务一线的神父、修女及教友们送去一份温暖
第二种陷阱是趾高气昂:有时候,以助人为本的机构会在自己应当服务的对象面前,表现得居高临下、颐指气使。
1916年,若翰·孟迪尼进入米兰修院;●1920年晋铎,继续修读哲学、法律、教会法典;●1922年被选入读宗座外交学院;●1923年被委为教廷驻华沙公使随员;●1924年宗座国务院服务;兼任意大利公教大学同学会神师
第三、积极服务社会,抚平心理创伤天主教教义以爱为本。爱的两个层面就是神和人。爱人是爱神的具体实现。爱人就要服务他人。
圣诞之夜,参与圣诞感恩大礼弥撒欢庆救世之主的诞生,给予了我莫大的幸福和圣化,也是天主给予的另一种恩赐,我报名参加了圣诞服务队伍。虽然是已过而立之年,但我内心的热切爱火,像一支燃烧正旺的蜡烛,炽热依旧。
我一直渴望着能有机会踏入四川这片土地,为灾区人民服务,献上我对他们的一份爱。衷心感谢进德公益给了我这个机会,满全了我的渴望,让我实现了为四川灾民服务的愿望。
他长期随老神父在兖州教区服务,将深奥的教理娓娓道来。听过的人无不赞叹“曹老师讲得特别接地气,常常让人听得不愿离开。”济宁岱庄的孙建波神父回忆道:“1992年,我还是修士时,就曾慕名前来。
但当他遇见耶稣,领悟到真福八端中的“神贫”与“谦卑”后,他放弃一切,选择卑微地生活、服务穷人、与乞丐为伍。有一次,他参加修会的会议,不愿坐主位,而选择坐在角落。
我们可以看出教区司铎的特有灵修是以牧人的爱德度成全的生活,像基督善牧那样牧放自己的羊群,与宗徒们的继承人——自己的主教共融;在司铎团(Presbyterum)形成一个司祭家庭,藉加入教区持久地为地方教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