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人又并不甘于此,他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准确无误地量度、评判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决不让善良蒙辱,狡黠得逞,要使人的历史成为正义的历史。为此,人便把目光投向了神圣的价值尺度及其执行者。
相对于某些个人独创的基督新教派而言,天主教的宗徒性,决定了其一脉相传的两千年历史。耶稣基督为何要在关系中召叫宗徒?这其实隐藏着深刻的灵性含义:耶稣总是以团体(社群)的方式来传福音,总是与他人同在。
但《圣清音集》所选的《十架颂》这首七律诗,并未将此诗归于康熙名下,有关《十架颂》的历史记载,未能找到其它书面资料,至于是康熙什么年代,什么背景之下所写就更不清楚了。
本文从十个方面对中国佛教的这一光辉历史进行了总结与分析,认为,中国佛教在抗日战争中的十大积极作用向世人昭示了中国佛教是一个慈悲的宗教、善恶分明的宗教、爱国的宗教、契机的宗教、入世的宗教以及爱好和平的宗教
此外,一些伊斯兰报刊展开的对重要清真寺历史、碑记及文物的调查研究,如《正道》杂志1930年1卷2号发表的子喻《北平德胜门外马甸清真寺的调查》等,都为中国伊斯兰教史和回族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我感到这历史机会展示出一个莫大的恩赐。当然我也没有奢望这纯时间上的更迭──纵使它是如何有感召力──能独力带来重大的转变。可惜事实越来越明显,刚踏进禧年不久,重蹈覆辙的事情接踵而来,尤其是那些较负面的。
然而,这一发展过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反,它经历了历史、政治、社会、宗教等因素多方面的影响与冲击。
"人就像在徒步穿越生命沙漠,他渴望喝到从甘泉涌出的清凉活水,这活水能使他对光明、爱、美好、和平的深切渴望得到满足。其实,我们大家都有这一渴望!
我想,是因为对基督教缺少一个客观的、历史的、冷静的、宽容的态度——注意,这几条是连在一起的:要客观地看,历史地看,才能够比较冷静地、宽容地对待基督教。
但澳门的殖民历史似乎并未经历太多的血雨腥风,而是渐进式的。可能这跟澳门特殊地理环境有关,毕竟她太小,加之明清时期严厉的海禁政策,澳门基本上被当时的执政者视为海盗流民猖獗之地而避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