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找了一段圣经让我念:“智慧没有离弃被卖的义人……在缧绁之世也没有舍弃他,直到令他取得王权……赏给他永垂不朽的光荣。”
随后,教宗想到流徙国外的伊拉克人,他说:“你们如同亚巴郎一样舍弃了一切;你们像他一样守护信仰和希望,无论你们身处何处,你们都要成为友谊和兄弟情谊的编织者。”
“教育”(拉丁文educere)词源的实际意思,是“引导出”:耶稣的门徒(包括我们)也需要舍弃狭隘的自我、自私的思维及框架,并开始一趟能引导我们到达天主内心的恩宠之旅。
祂要求少年人舍弃他的财富,跟随祂。这需要勇气放下自己的追求和期望,遵从基督的指引,按照祂的计划去行动,去跟随祂。
因为天主是仁慈的天主,不会舍弃我们,也不会毁灭我们(申四,31)。而且祂一再向我们保证,说祂并不喜欢任何人丧亡,只要我们回心转意,便能获得生存(则十八:32)。
甚至连“给予”一词也似乎言犹未尽:基督“爱了并舍弃了自己”(迦2:20),意思是说:他毫无保留的交付了自己的一切。而天主所作的远不止是给予:他“倾注了”他的爱(罗5:5),“把自己的儿子交付出来。”
首先,它是面临的一种选择——一个“十字路口”的隐喻:已决心遵从父的意志,以自己的死来为世人赎罪的耶稣,在预见变为现实的瞬间,在被钉十字架、当痛苦与死亡接踵而来的时刻,“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我
他们建议,在懒惰的压制下,要保持一个较小程度的承诺,设定一个更容易达到的目标,但同时要靠着耶稣去忍耐和坚持,因为耶稣永远不会在试探中舍弃我们。信仰,虽然经受了懒惰的考验,但不会失去它的价值。
在教会历史上,无数圣人因着对使命的热忱,甘愿舍弃一切,为主作证:圣方济各放下财富走向贫苦人群,圣女小德兰在隐修院中燃烧爱火。今天,天主的召唤依然回荡在我们耳边。
若望宗徒这样写:「我们所以认识了爱,因为那一位为我们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也应当为弟兄们舍弃生命」(若一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