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同救赎者”,圣母玛利亚在起初就看到了自己在整个救恩史中的荣幸:“今后万代的人都要称我有福”(路1:39-56)。从司铎(司祭职位)代天主位者的角度,我们更能明白“同救赎者”的意义。
(谷16:15-16)宗徒传教时,圣神降临那一天,伯多禄慷慨陈辞宣讲福音,为信从基督者马上领洗,一天领洗了三千人。(宗2:38-41);裴理伯为听从福音的太监马上领洗。
但是,以主教团一分子及宗徒继承人的名义,由于基督的训令,应对整个教会表示关心(《教会宪章》第23号;《主教在教会内牧灵职务法令》第6号)。
在四部福音书之后,我们透过历史的叙述和宗徒们的书信,得知了初期教会的情况。那些书信是由耶稣的十二位宗徒和其他门徒,如圣保禄,写成的。圣经的每一本书都分若干章,每一章又分成若干节。
宗徒大事录第九章介绍伯多禄治好患瘫痪病八年的名叫艾乃阿的人后,凡住在里达和沙龙的人,见了他,就都皈依了主。伯多禄显了复活女门徒塔彼达的奇迹后,这事传遍了全约培,就有许多人信了主。
可是,事实好像并非如此,在最后晚餐中亲自从耶稣手里吃喝祝福过的饼和酒的宗徒们都死了,热心恭敬圣体的大圣先贤们也死了,我们教堂中很多领过圣体的老一辈教友也死了,教会的墓地或骨灰堂都在向我们展示着这个事实:
圣保禄宗徒说不传福音就有祸了,我们该常常记住这句话。咱们的老观念老传统好像只给教友们传教,只给教友们做弥撒,我觉得这种观念应该打破,确实应该打破。
西满伯多禄作为宗徒之长代表所有的宗徒们回答说:“你是默西亚”(谷8:27-35)。在其它对观福音中更记载了,伯多禄宣认说:“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玛16:16)。
二、利玛窦的文化适应策略综观教会史,每当基督福音传到新国度,必然要经历基督信仰与当地文化相遇、相识、碰撞和适应的过程。对当地文化的认同、尊重、融合和升华成为教会立足和发展的前提。
像这样的实例不仅限于耶稣的一生中,在宗徒大事录和两千年的圣教史上记载的那些圣者们因耶稣的名字行的奇事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