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神父去宗座音乐学院学习宗教音乐;1968年,李神父受郭若石总主教之邀赴台,筹组礼仪音乐的本地化改革事宜,并开始埋首中文圣乐的创作,他的作品主要是中华礼仪圣乐,他亦是推动中文圣乐发展的先驱者,他将毕生奉献于中文圣乐和宗教音乐,为中国教会的圣乐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至圣童贞玛利亚,降生圣言之母,又是我们的母亲,她在佘山圣殿被尊称为进教之佑,整个中国教会都满怀热情地瞻仰她。今天我们投奔她台前,求她护佑。
为了把瓜达卢佩圣母显现的意义带回中国,他们制作了20幅瓜达卢佩圣母画像,分赠给每位朝圣者带回去,祈望把慈悲圣母的讯息再一次传扬到亚洲大陆去。胸怀朝圣心情出发,肩负福传责任归来。
现在的中国进入到了全民养生保健的时代,打开电视:养身堂、健康大课堂、中医大讲堂令人目不暇接;点开手机:各种养生保健知识鱼龙混杂,数不胜数。
庞保颐在专访中表示:「在中国教授的圣乐史课程,一般都是从巴洛克时期开始教起。但这时期已是很晚的了,所以意义不大,因为之前还有教父时期、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等。」
也差不多就在同一时刻,教宗本笃十六世在8月5日纪念一位100年前在中国济宁岱庄因伤寒去世、并埋葬于当地的意大利传教士圣福若瑟时说:“圣福若瑟不单想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魂,他甚至想在天堂继续当中国人。
在19世纪末,全世界有53个严规熙笃会(Trappist)修道院,其中之一1883年建于中国太行山深处一个叫杨家坪的地方。
中国儒家亚圣孟子所讲的“四心”之中便有“恻隐之心”——怜悯人的心。他认为恻隐之心是“仁之端,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怜悯人的心是一切德行的基础和开端,没有怜悯人的心便不是人。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但自古以来的人情冷漠也是客观存在的。古代的诗文透露了其中不少的信息,杜甫有途穷反遭俗眼白的凄凉,白居易有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复间的辛酸。
沙勿略在将近2年的福传活动中,发现了当时的日本人在政治、文化等许多方面都非常地敬重中国。不少听沙勿略讲道理的人对他说“如果你说的宗教是真理的话,为什么作为一切智慧之源的中国会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