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天主的无限爱情,感谢天主慈爱的怀抱,我们分别的时刻,只有微笑,没有泪水;只有再次相遇的期待,没有离别的悲伤;只有满心的感激之情,没有为不完美而不满的抱怨。
只有在那时,我们才能听到天主的声音;只有在那时,我们才能以信、望、爱之情顺服天主。以这种缓慢而稳健的精神准备,以我们日常生活的简朴行动,才能更接近于天主的圣意。
……所以,他们的手足关怀之情大大地扶助我们的软弱。(《教会宪章》49)圣道明临终时,向修会中的同道弟兄说:你们不要哭,我死后对你们更有用,我将比在现世更有效地帮助你们。
我满心喜乐地回到您面前,灵魂充溢着最热烈的感恩之情。(可静默片刻:默默或大声说出感谢意向或【点击】参考其他感谢意向模式。)您是我慷慨的恩人,我甘饴的主母,我心灵的母后。
(更多参见由星云大师创办的【人间通讯社】网,陈昱臻「佛光山與天主教宗三度結緣共成宗教交流美事」2015-01-19)一代大师的谦逊美德和真挚之情均溢于言表。
每篇读经后,读经者欢呼结束词(profertacclamationem):「上主的圣言」,参礼会众予以回应,藉此对以信德和感恩之情接受的天主之圣言,表示敬意。问答解读问:在弥撒中,谁负责读经?
其中的月会让我感受到夫妇恳谈好似心灵家园,在这里大家亲如兄弟姐妹,坦诚开放,真诚分享,神父与夫妇们的亲切之情给人一种安全感,每月的聚会成为了我们的渴望。2012年,我被选为第三任中国夫妇恳谈主席神父。
侍奉基督祭台永不停歇您尽管大病在身,但仍然有一股坚忍不拔、圣洁崇高的力量支撑着您,坚持天天侍奉祭台,即便坐上轮椅也要与其他神父共祭,一起举行天国的圣宴,在感恩祭中表达您对救世真主的尊崇、仰望、敬畏、热爱之情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伟大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特别将那个曾经是修士的最小弟弟阿约夏描述成纯洁的人。书中那位内心撕裂痛苦的女士古拉雪卡跟阿约夏说,她在他身旁时,感受到自己是纯洁的。
堂区女教友张凤英,原先性格急躁,缺乏忍耐,经常和自己的母亲翻脸,这次她把母亲也邀请到祭台前,向母亲赔礼道歉,现在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对母亲,而且对兄弟姊妹,对别人都特别有爱心,有耐心,被选为堂区卫生组组长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