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心里说不清是酸楚还是敬佩!公平吗?不公平!由人间的眼光看,这的确不公平!神父,因为他是神父,就得住在比低保户还要差的破烂房子里!就不能有一般中等的住房条件吗?
黄节的这个理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然而事实证明,徐光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真正的天主教徒。1616年,南京礼部侍郎沈榷控告传教士,要将他们驱逐出境。
可见,徐光启心系教会,虽在临终之际,心中牵挂的还是教会。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他专心地为死亡做准备,过得很平静,长时间地做祈祷,也随意地与人们交谈,经常与龙华民、汤若望和罗雅各谈起永久的福祉。
一位温州的姊妹在家里办了一家免费养老院,本身需要大量资金,但她还是慷慨解囊,用以帮助圣地的基督徒,这种跨越国界的大爱,使我们彼此勉励,共走成圣的道路。
金钱地位权力财产生前不全是你的,死后一分一厘更不是你的,功德品行文章口碑生前是你的,死后一点一滴还是你的。
亲人相见当然还是非常熟络。堂哥带我回他家,拜见二伯母,相谈之间,知道我误入歧途信了天主教,悲悯之心写在脸上,令人动容。但看我中毒甚深,亟欲救我于迷茫,于是吩咐堂哥:你给他一本圣经吧!
本来有人建议修女们应该穿上会服赛跑,但是我们开会商讨后还是觉得那样有作秀的成分,一般人跑完马拉松全程需要5个小时,修女们穿会衣会很不方便。
臭尼姑,你少装蒜,说,嫁人,还是不嫁?不嫁。又是一阵拳打脚踢……有一次,在教堂里开批斗大会(这时的教堂被革委会占用),造反派因为她不老实,让她挽起裤腿跪到炉渣上接受批斗。
我们无法与圣人仿效,然而适当克服贪饕,偶然地为赔补某罪而克制正当的口福,还是能做到的,也是很有意义的。饮酒误事在我们中时有发生,不提教友,特提亲爱的神长。
还是好好想想吧!当前有一个普遍现象:老人们热心,子女们冷淡,有的一年不进堂,使父母很伤心,也很无奈。有些稍有孝心的子女,为了不使父母太伤心,勉强也进一次堂。这里要搞清一个问题是:进堂是为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