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内也有许多神父修女为了建教堂、建孤儿院、为孤儿就医和上学而积极努力奔走,成为新时代的德蕾莎修女。富人应协助政府建立更合理的制度。
1952年,她在一座印度庙的旁边建起了“垂死贫民收容所”,以让那些可怜的人在弥留之际能享受一下人间的温暖。
然后她让他去见主教,请他在她显现过的地方建一座圣堂。简单而又乐于相助的若望·狄也哥,以其纯洁心灵之慷慨地去了,但是不得不等很长时间。他终于和不相信他的主教说了话。
来自福建23岁的吴友辉,在中餐馆打工,在国内没怎么上过学,参加慕道班学习很吃力。2011年圣诞节因考试不及格,无法领洗。但他来圣堂的次数更勤了,2012年4月8日复活节,终于如愿以偿领了洗。
可是他刚开得一缝,一只老鼠从银罩子下直蹿出来,逃得无影无踪了。桌子正中的那只盘子空了,叫花子立即被赶出王宫。劳神父问我:听懂了吗?我说:懂。
在徐氏任主编期间,《圣教杂志》非常注重下列几个方面情况的报导:(1)中国天主教本地化的思潮和活动,如1922年宗座代表刚恒毅来华,1924年中国第一次全国教务会议、1926年六位国籍主教的祝圣,1929
谈到器官的捐赠,两个礼拜以前,有个教友周末避静,我认识了一位刚退休的大学教授,他跟我说,15岁的时候他的肾脏不行,经常昏迷,甚至濒临死亡。经过两次换肾,生命得到延续,而且看起来他很健康。
记得包神父刚过世,我曾数度前往他家拜访。那时包神父的母亲因中风住院,父亲在医院照顾她,因此一直未见到他们。这次聚会后,我立刻再去探望两位老人家,总算与他们见面了。
首先我们来到了距离尹村十几里路的议论卜,这里有一位孤寡老人——刘五,72岁,老伴刚去世几天,老两口无儿无女。
一位教会消息人士对天亚社说,已去世的吴仕珍主教在改革开放后,把原在教区的修女找回来,因人数不多,所以有外省来投靠的他都来者不拒,占目前人数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