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内的修道生活、节期守斋、私人誓愿与奉献生活,皆可视为以基督为中心的“新约纳齐尔精神”延续。信友也可在特定时期,为悔改、祈祷、献身而行节制与奉献之愿。问9:这章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圣洁”的意义?
答:中心是:“全心、全灵、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申6:5),这是以色列信仰的核心,也是天主教教义中“爱天主在万有之上”的首要诫命。问2:为什么要“全心、全灵、全力”去爱天主?
答:约柜象征天主的临在,是以民敬拜的中心。它存放十诫,是天主话语与盟约的具体象征(申10:5)。二、肋未支派的使命与特殊地位问4:肋未人为何没有领地作为产业?
展望未来,在一个技术加速迭代、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世界里,圣方济各的道路或许预示着一场更为广泛的文化转向:从对外在增长的无限追求,转向对内在丰盛的深度挖掘;从竞争性的个体,转向共建共享的社群;从人类中心的傲慢
欧洲的中世纪以庄园经济为中心,基本上无所谓城乡之别。真正的城市起于13-14世纪。近代资本主义创造了一批批的新型城市,拉开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基于对中国现代天主教大学的愿景及其对年轻人全人教育的重视,马相伯将哲学、人文、宗教和科学的基本知识置于教学计划的中心,并强调东西方传统的融合。
内心虔敬的参与弥撒圣祭并在此圣祭中和耶稣基督相遇则必须成为我们每天的中心。
而就如同逾越事件构成了以色列救恩历史的中心,因此对逾越事件的纪念自然也就概括在所有庆祝救恩历史的礼仪行动之中。总之,逾越节构成了以色列民族敬拜团体礼仪的中心与生活的高峰。
研讨会于八月廿七至九月一日在曼谷东南一百五十公里的帕塔亚赎主会中心举行。主题是「关心司铎,特别是处于困境的司铎」。
今适逢普世教会移民日纪念月内和春节前后,我们将信德文化研究所张若翰神父为中国中心于2011年6月30日在德国举办的一个有关中国移民现象的专题讲座而撰写的文章,在此陆续发表,以飨信德网读者朋友,并提醒内地教会与广大神长教友应进一步关注当前的移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