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告的主题是:宗教自由,和平之路。教宗在文告一开始便指出:即将结束的这一年所留下的痕迹仍然是对宗教的迫害、歧视、不容忍和恐怖暴力行爲,其中以伊拉克基督信徒团体所遭受的暴力侵犯为最。
但是,我怀疑他之所以选择这主题作为传教使命的起点,是因为他明白到基督宗教就如友谊一样,需要绝对的自由去选择。我们与天主的关系需要一个过程,在最初的吸引后,我们都需要“测试”是否值得去追求。
如果说新旧约全书的主题是阐述人类的救恩史,那么《创世纪》就是记述这救恩史的开端。
这次禧年的主题是“希望的朝圣者”,因为“望德不使人蒙羞”(罗5:5)。我们要记得人人都只是过客;没有人能够永远地活在这世上。
执事职、爱德与使命信息委员会秘书皮雷斯(SheilaPires)女士接着表示,18位与会者就基督徒入门阶段的主题自由地表达见解。
而这条从童年走向成熟、从伤痛走向疗愈的道路,最终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图:Mary我们对爱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父母或照顾者。他们的拥抱、陪伴、肯定、安慰和耐心,构成了我们最初的“安全感”。
愿望的主题是理解这场相遇的基础。耶稣首先表达了他的愿望:“请给我水喝!”(10节)。为了开始对话,耶稣让自己显得软弱,以便对方放松,确保她不会受到惊吓。即使在圣经中,口渴也常常是欲望的象征。
迈向悉尼关于这个主题,门徒若望的建议很有启发性:「孩子们,我们的爱,不可以只用言语,也不可以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动和事实。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认出,我们是出于真理的」(若壹三18-19)。
各位亲爱的兄弟姊妹:教会在复活期第四主日——「善牧」主日——2010年4月25日庆祝的第47届世界圣召祈祷日,让我有机会向你们提议一个与今年司铎年吻合的反省主题
下面结合本届研讨会的主题“当代世界秩序与宗教关系”,我谈几点:1.在当代世界秩序和新地缘政治危机中看宗教关系 我们开始曾考虑过“当代国际关系和宗教关系及其重构”的主题,同时也注意到北京和罗马之间正在发生的一些微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