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尽心尽力去干,才能有饭吃、有钱花,有信誉,有威望。才能受人尊敬与佩服。相反的不满足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挑肥拣瘦,随意跳槽,这样的人干什么也干不好,干什么也干不出成绩与名堂来。
所以,基督信徒,必须跟随耶稣,生活在耶稣内才能到天父那里,生活在耶稣内,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恒久祈祷,承行天主的旨意,尤其服务耶稣的“最小的兄弟”玛:25:31-46耶稣的这些话,是为使人明白白天父是全人类的慈父
,我的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家里只靠我母亲一个人照顾,母亲为了我们姊妹五个劳累了一辈子,最后劳累成疾,不到五十岁就离开了人世,我知道我母亲一辈子很苦,全都是为了我们儿女,她一心想让我们过得好一些,现在我才知道母亲的一番苦心
后来,我们才知道,父亲并没把家中所有的圣书全烧掉,只因我们当时还小,不太懂事,背着我们藏了福音、日课等十多本珍贵的圣书。这在当时要冒极大的危险,还需要很大的勇气。
乐得物我相忘,消融在圣三的奥迹中,才会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享受呢!爱克哈氏还说过一句:“我用心看天主的内在之眼,天主也用它来看我。”
只不过我们听得太多,母亲闭口的那刻,我们才发现,还有很多话来不及听,来不及问,来不及跟妈妈说。 一位母亲,因为女儿爱上一个她不喜欢的男人,母女僵持不下,大吵一架后,女儿干脆离家。母亲又气又伤心。
研究结果可能会令人感到惊讶:财富、学历与青春对快乐的帮助都相当有限;婚姻的影响好坏参半;倒是宗教信仰与亲情友谊,才更能让我们快乐。
而这种信念只有懂得对天主的爱才能满足,才能明白世界存在着许多缺点的原因,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和希望的态度创造自己的生活。
因为他们,或者你们,觉得那最后一批进园子的人、临死前才悔改的人、退休后才真正开始热心服事的人赚了,对吗?事实果真如此吗?最后一批人有那么幸福吗?不是的,葡萄园的工作或许不轻松,但是葡萄园外面更有危险。
问:但如果这实现了,是否说明方济各的牧职或外交风格有些特色才促成它的实现呢?是否他的外交行动有些什么不同之处才让这一协议比以往更有可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