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结论让我想起资深记者彼德·西沃(PeterSeewald)在他访问教宗本笃十六世的著作《世界之光》里对教宗所讲的话:您在1977年纪念教宗保禄六世的专题研讨会上,曾谈到教宗所应有的形象
去年在台湾清华大学做访问研究期间,我曾与清大物理研究所的廖老师聊天,她给我分享了她的两个女儿在美国学习、工作和婚姻的情况。有一次,大女儿给她打电话说,她交了一个男朋友,她就问女儿:你男朋友是教友吗?
带着这些问题和疑惑,笔者进行了调查访问。文章是调查基础上的思考,用文字展现给朋友,或许对理解当下的基督宗教有些许帮助。1.
我需要骑着自行车,去比较远点的受灾户了解他们实际的情况,去访问受灾的教友,好给他们发放救灾物资。
中国爱乐乐团在2004年底应意大利参议院的邀请访问意大利,并参加意大利国会的圣诞音乐会。意大利总统钱皮同时邀请了很多梵蒂冈的政要,当时梵蒂冈就提出希望有机会能请中国爱乐乐团去演出。
他不仅设法去访问他们,更给他们写信劝勉他们,纠正他们,表达自己的喜乐和担忧。在他被主耶稣圣爱所充满的心中,总是渴望怎么样将福音带给更多的人。即使在他坐监牢时,也没有停止传福音,关爱他所建立的教会。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奥斯威辛没有眼泪》,说的是一个记者来到二战之后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原本想看到眼泪、愤怒和声讨,但是目睹的却是异常平和的气氛,在纳粹杀人工厂的前面,竟然还有波兰儿童在嬉戏。
更为神奇的是,当圣贤因其贤达而受到帝王的迫害时,在死无对证的情况下,诡状殊形的死尸居然破墓而出,为受冤的圣人作证,解开了案情症结。波兰的国君波肋拉,是个暴虐无道的昏君,臣民噤若寒蝉,怕得要命。
她在克里米亚饱经颠簸劳累,深入前线访问,不顾黑暗、寒冷、危险,将个人安危完全置之度外,这种敬业精神,使英军大为振奋!
考上全公费的师范院校美术科毕业后,曾就读美国旧金山大学神哲学院硕士班肄业、应邀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