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自家人,我们进自家门,在这种情况下传福音又有何艰难?又有何痛苦?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听听他详尽的描述:“就是以持久的坚忍,在艰难、贫乏、困苦之中,在拷打、监禁、暴乱之中,在劳苦、不寝,不食之中,以清廉,以明智,以容忍,以慈惠,以圣神,以无伪的爱情,以真理的言辞,以天主的德能,以左右两手中正义的武器
现实世界的复杂和艰难以及人生理想的难以实现,真善美的难以追寻,也使得人到宗教信仰中去寻找慰籍和寄托。正如马克思说:“宗教是被压迫圣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
这是我们的问题,也是今天福音中厄玛乌两个门徒的艰难处境。他们寄予拯救以色列厚望的耶稣死了,他们的希望也随之灰飞烟灭,他们要离开那使他们伤感和失望的地方。
耶稣体谅福传工作的困苦艰难,祂希望福传的人能够受到好好的接待。因此,在今天福音的最后,耶稣提到对门徒的款待:凡是认同基督徒的价值,并接待福传的人都有赏报。
如此,我们将能互相扶持、一同站起身来,并在这历史性的艰难时刻,成为新时代的先知,未来仍充满希望!愿童贞荣福玛利亚为我们每一位转求。
在这一道道艰难的关卡中,我们常常因分歧而产生误解,以致于彼此相互伤害,吵架时话说得无比狠毒,像一把钢刀哪里疼就往哪里扎。
母亲对此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如今面对感到口渴而又误以为医院“缺水”的“艰难”情况,自然而然地忆起了70多年前的军旅经验,开始“介绍”昔日战士们野外打水井的宝贵经验。
至于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被利玛窦视为教中支柱,他们不仅发挥了上述两作用,而且在利玛窦死后,还曾在传教活动受到阻碍的困难时期,或者奋笔疾书以护教,或者以其在朝中的影响力保护了传教士。
同时,因为无法律法规可依,宗教界开办收养孤残弃婴机构在基层经常遭受冷遇,比如:注册被推诿和拒绝,被无理刁难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就在全社会关注民间弃婴收养的时期,一些基层宗教收养机构被要求关门、交出孩子的情况也曾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