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母亲的责备,耶稣以使人安心的单纯语气回答:“你们为什么寻找我?你们不知道我必须在我父的家中吗?”(路2:49)。玛利亚和若瑟并不理解:天主成为孩子的奥秘超出了他们的理智。
要成为“渔人的渔夫”,就意味着要有勇气去面对(有时甚至需要沉浸于)《圣经》中海水所象征的东西:死亡的领域和剥夺人类真正生命的黑暗。
在耶稣身上我们找到了希望,面对我们生命中的转变,得以重生。”(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教宗府讲道神师解释道,面对苦难,耶稣表现得很无情,因为祂并不以救世主自居,不借以觉得自己很重要,而且祂不怕在他人眼中显得无足轻重。
虽然为相信永生者来讲,我们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但肉身的复|活毕竟要等到世末,在新亡者面前表达哀思还是完全有必要的。
面对邪恶残酷的不义,背耶稣的十字架绝非徒劳无功,相反地,这是分享祂救赎之爱的最具体方式。”
当然,面对看似通向死亡与终结的道路,耶稣曾刚到心灵的痛苦。但他坚信,唯有为爱而献出生命,最终才能获得真正的生命。这就是希望真正意义:不是逃避痛苦,而是相信在最不公的苦难中,隐藏着新生命的种子。
我必须成为一个爱人的人,心灵要敞开,好能在面对他人的需求时,为之感到不安”。教宗敦促我们扪心自问:当我们遇到这位受伤者,是走开,还是像撒玛黎雅人一样被刺痛了心?
但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解决以后的新环境,我觉得教会自身可能还需要做好足够的准备。比如,究竟如何处理天主教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如何带着传统资源进入到现实生活,而不是退回自己的传统?
此书的草稿已经完成,内容是从圣经、历史和神学的层面对耶稣的研究,它是属于基督论范畴的一个探讨。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关于基督论的书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特别是在梵二以后,讨论耶稣基督的神学书籍更是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