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或解脱意味着什么,都必须对人类的苦难有所回应;无论印度教徒、基督教徒、犹太教徒、穆斯林和佛教徒等,假如他们的任何信条可以被当作忽视或容忍人类苦难与地球苦难(这两种苦难意指人类在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两大危机或困境
他们使徒性的工作、他们毫不懈怠的默默服务,以及他们对世人的爱德,我怎能不大加赞扬?
第四十一条 非宗教团体、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动场所、非指定的宗教临时活动地点不得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赠。
但2004年罗马圣礼部在所颁的救赎圣事训令中,特别在兼领圣体圣血时,提醒我们下列事项:1.在感恩祭宴中,为了向信友更清楚地显示祭宴标记的圆满性,基督平信徒也可在礼书所指定的机会上兼领圣体圣血,在此之前与之后要有合宜的要理讲解
同时,也要认可女人的母性和男人的父性始终是有益的财富,特别有益于儿童。同样地,基督徒家庭的好客美德在今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贫困、腐败和家庭暴力的情况中更是如此。
(弟前1:15)主耶稣基督在世生活了三十三年,将天主性表现给世人看。他能够使无变为有,用五个饼两条鱼喂饱五千人,还有十二篮零碎剩下来。他说句话就平静大风浪,这证明他是创造和管理大自然的天主。
似乎信仰是约束性的,或者只是约束。我则认为,信仰和人主动的诉求有关。因为人生而痛苦,所以才有了宗教,以便让人超越世俗生活,寻求解答和安慰。
每个天主子女的生命,在基督内,借着基督,以一种奇妙的方式,与所有其他基督徒弟兄的生命相联系,彼此活于基督奥体超性的合一共融之内,犹如在一个奥妙的位格内一样,《天主教教理1474》
两种意识占有了他的灵魂:一个是他觉得为地狱所紧束,另一个是他意识到天主的临在,与救恩的绝对真确性。
传统婚姻赖以维系的外在纽带脆弱现代婚姻更多的是靠情感、文化和性等内在纽带来凝聚夫妻,这样的婚姻关系被称为‘心理—文化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