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永历朝廷与安龙教会
2006-06-09

同时李神父还给我们看了另外一块残眉,根据眉的雕刻纹理,我们可以看到眉上方的中部是一个太阳,两边有两只凤朝向太阳,在眉的下面只能看到残留的一个“亘”字。

中国礼仪书的起源
2005-05-13

1614年耶稣会士金尼阁神父回罗马上书教宗准许在中国行中文化礼仪,1615年3月20日教宗保禄五世应金尼阁的请求,由礼仪部颁谕准许以中文举行弥撒圣祭,诵念日课,任何当地(中国)神职人员并准许翻译《圣经》

为什么徐光启墓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09-08

1633的(明崇祯九年),“中国现代科学之父”“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徐光启在北京去世。他是上海徐家汇人,上海第一位天主教友。

宽容是最大的风度
2011-10-21

在弗吉尼亚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其中一块悼念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鲜花和蜡烛。还有一些人留下的纸条,如:赵,你大大低估了我们的力量、勇气与关爱。

中国社会的世俗化之路、对于天主教会的冲击以及救赎
2015-11-18

3.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世俗化趋势  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具有强大的世俗化基因,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政经发展更是推波助澜,大有将世俗化进行到底的势头。这当然与中国近现代发展史是分不开的。  

英国圣公会大主教访问中国
2006-10-11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的邀请,英国国教圣公会领导人,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姆斯博士(RowanWilliams)于10月8日抵达上海,开始了他首次对中国进行的为期两个星期的访问。

与河北神哲学院有关的两位先辈
2008-11-21

熙笃会士来到中国的时间是1883年(清光绪九年),初来者是厄弗冷(Ephrem)神父及一位会士,选定的会院地点是河北省涿鹿县杨家坪,一个距北京“二日路程”的村庄。

教宗发表《致中国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会文告》
2018-09-23

教会

杨慧林教授在第四届 “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研讨会的致辞
2014-11-19

中国已经同几个最主要的国家和地区签订了人文交流机制,即中国和美国、中国和英国、中国和法国、中国和俄罗斯,然后再加上中国和欧盟。我们始终强调:发展中外世界关系的三大支柱是政治互信、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

中国教会的朋友雷保德神父去世
2007-05-26

雷铎生前曾任圣言会德国省会长、中国中心主任(1998—2004)和圣言会奥古斯丁修院院长(2004直至去世)等职。据中国中心介绍,雷公2004年因为当选圣奥古斯丁修院院长而辞去中国中心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