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们怎样呵护、培养和滋养这些种子?种子结果了吗?
六、对中国留学生的厚爱及“教师和陶成者项目”的起步、形成、贡献(一)对中国留学生的厚爱及羡煞人的“偏爱”……当时,林慈华神父对中国修生、修女和神父留学生呵护有加,重视之高,关怀备至也是有目共睹,一度传为美谈
我们很容易对自己关心、爱护和细心,我们愿意被呵护、被欣赏、被理解、被支持、被接纳、被宽恕。耶稣说:“凡你们愿意别人给你们做的,你们也要照样给人做”(玛7:12)。
20年前,有幸认识了这位爱心无限的耶稣会传教士;负笈吕宋岛后,幸获这位胸怀宽广的恩师的悉心呵护,耳濡目染,深受其影响,让我们终生受益、终生难忘。
而像李罗莎女士一样的韩国女性教友,更是通过她们特有的细心和爱心在生活中给予这些未来神职以悉心的呵护。
记得我小的时候,在生活上您对我是百般呵护,但在进堂祈祷上从未放松过我,例如:咱家西屋里放着一个小竹蓝子,里面装的是我的零食,每次快要吃完的时候,您又给我买来了新的放了进去。
我们把他带到救济所,他说:"我在街上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但是我将像一个天使一样死去,去接受上帝的爱和呵护。"一个穷人能说出这样的话,足以看到他内心的伟大,他的品德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宗主教对我们呵护备至,却也要求严格,神父们都是从修士阶段走过来的,对此深有体会。目前负责照顾老主教生活起居的韩修士安静而内敛,但说起老主教却情不自禁地话多起来。
从而使我大彻大悟:如果没有天主的呵护,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我能活到现在吗?此时此刻,我联想到一位福传弟兄分享时说的一段话:某一天黄昏,一位攀岩者不幸一脚蹬空,他本能地急呼“天主啊救我!”。
三、会前会后仍是一个教会会议前的教会和会议后的教会仍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旅途中的教会;仍继续在世俗的迫害中和天主的呵护中旅行,宣报主的死亡,直到祂的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