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起,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中国代表卡拉姆(L.P.Calame)多次探访南市难民区。经他提议,1938年,第16届国际红十字大会通过了《安全区决议案》,因为南市难民区的案例证明了可实践性。
我们还去了米兰的多姆大教堂,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它是世界上第二大教堂。堂内装修的富丽堂皇,每个窗上用彩绘的玻璃镶嵌成一幅幅圣像,色彩鲜艳,百年如新。
召叫亚巴郎的天主是创造者天主,祂使不存在的成为存在的(罗4,17),祂在创世之前……就注定我们成为祂的子女(弗1,4-5)。
铎职只是教会内神恩的一种,是教会展现自己、实现自己的一种方式,就如拉丁美洲解放神学家保弗(LeonardoBoff1938-)所言:通过圣秩圣事,在被祝圣者的身上,整个教会的司祭性幅度得以浓缩性的表达。
(弟后二3);在晋牧时选了「在基督重建一切」(弗一10)作为我的座右铭。在我的遗嘱中希望在我的墓碑上用大字刻上:「生于基督、活于基督、死于基督、永属基督」。
要穿上天主的全副武装,为能抵抗魔鬼的阴谋(弗6:10)。如此我们的生活便走上得救的道理,开始永生的途径。圣咏也说:你的言语经过解释必会发亮光照,连知识浅薄的人也可以通达知晓(咏119:130)。
只要能把握当下(参阅:弗五16),我们也能播下善的种子。天主要我们播种善良,这个召叫不能被视为一种负担,而应视为是一种恩宠,造物主希望我们能因此积极地与祂丰盛的美善结合。至于收获呢?
给地方教会团体的书信,如:《罗马书》、《格林多前书》、《格林多后书》、《迦拉达书》、《厄弗所书》、《斐理伯书》、《哥罗森书》。这些书信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是:1、首先提出了教会的普世性。
相反地,如果没有得到复活,无论在世上活得多长,都是“夭折”,因为没有达到“基督圆满年龄的程度”(弗4:13),没有得到复活的永生。
「慈悲之门」开启仪式的组成要素,反映出其特点和意义:-天主的奥秘富于慈悲和怜悯,由基督——天父慈悲的面容(弗2:4;雅5:11)所彰显和带来(《慈悲面容诏书》1号),并通过圣神的恩赐继续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