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什么都不懂,也不想想:叫一个人替百姓死,以免全民族灭亡:这为你们多么有利。」大司祭盖法言下之意,是要「除之而后快」;从那天起,经师等人就决定要杀害耶稣。
无论需要什么,我都会尽力提供,有时包括食物。在必要时,我也会以金钱帮助他们。图2图3这次封锁加深了我与各个家庭的互动。它帮助我更加靠近堂区团体。以任何方式提供帮助,包括患者住院。
其实他们都没有失去什么,但却奠定了邻居之间难能可贵的真情友谊。即使他们能够“如愿以偿”,互不相让,把“蓝天白云”圈在自己的高墙之内,又有多少人能够欣赏?
我们天父深知我们需要什么;坚持的目的不在于告诉祂或说服祂,而是为了在我们内滋养渴求与期待。」第二个比喻讲述了一名寡妇不断恳求不义的法官替她申冤。
(参阅《天主教教理》2629号)教宗接着表示:“有时,我们认为什么都不需要,有自己足矣,我们生活在最完全的自给自足中。但是,这种幻想迟早会消失。人性就是一个呼求,有时会变成呼号,并常被拒绝。
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时候让天主对我们说话了,因为我们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
富贵少年急切地询问耶稣善师,要做什么才能承受永生。正如耶稣没有对此感到厌烦,同样地,基督徒也蒙召「专精于相遇的艺术」。教宗表明,耶稣并未匆忙离去,却一直服务于祂所遇见的人,侧耳倾听。
我在初领圣体时不知道在做什么。”最终她中学的好友教懂她,圣体不只是标记。现时巴尔托尔修女的工作包括确保机器妥善运作、订单正确填写,令面饼可以运送到堂区,最终祝圣成为至圣圣体。
“在告解之后,我感觉到改变了什么,我不再是从前的我。我确定听到一个声音,一个召叫:我确信我该成为神父。”教宗方济各于2013年5月18日圣神降临节前夕守夜礼中叙述了这个经验。
首先,为了追求这种美德,我们必须检查自己内在需要改变什么。节俭需要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我们愿意培养适度、节制和清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