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孩子的眼睛
2007-01-22

随着我们一天天地长大,我们总是要复杂起来的,因为这是对于生活的适应。而复杂体现在眼睛上,就是浑浊。我们无力拒绝复杂,因而便无力抗拒浑浊。这很无奈。但我们却不应该忘记我们曾经清澈过!

谨记婚配誓言 维护圣善婚姻
2007-11-01

(哥3:18-19)这一时期,是双方的相互适应期,相互宽容妥协,矛盾得到解决,家庭便开始进入稳定期。但如果双方都不能原谅、宽容,魔鬼的爪子就有机会伸向我们。  

成都:修女——真好!(四)
2008-06-30

修女们全副武装准备出征我们也看到了有的修女脖子里和脸上起的痱子和热疙瘩,都是些在北方长大的人,一时间会很难适应四川潮湿闷热的天气。她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裤腿和满鞋的泥。

我和“耶稣”在一起
2008-07-01

修女和孩子在一起我们来四川德阳后,这里的许多自然条件我们都不适应,比方饮食、气候什么的。我们住的帐蓬中午温度达到了45度,而且是闷热潮湿,大家穿的衣服又比常人多,叫人感到透不过气来。

永安公:老街上的另一种建筑
2011-01-25

(编注:为适应中国文化,外国传教士取中国寺庙宫的谐音公,给教堂起名永安公,意即永保平安、安定。)西昌教区荐自《凉山日报》

相声:漫谈过年
2025-01-08

老人很难适应!乙:可我是个没有收入的乡巴佬,将别人送给我的钱全都给了他。甲:这就叫:吃米不知种田难,儿女不懂老人难!乙:小时候,爷爷奶奶给我的压岁钱总是三角五角,我也会乐颠颠地给他们磕个头。

“梵二”会议与中国教会:中国教会对梵二大公会议的接纳
2012-04-16

特殊背景下的信徒们坚持拉丁弥撒是教会不可更改的传统,是属于信仰的一部分;新一代的神父们则用最大的努力推动中文礼仪以适应梵二后的新礼。

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揭秘利玛窦中国内陆首站
2010-10-05

现存放在勒竹围教堂内的意大利赠送的利玛窦像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利玛窦逝世400周年之际,揭秘他在中国内陆第一站肇庆的适应历程——  如今肇庆城北勒竹围的天主教堂里,放着一尊利玛窦故乡意大利玛切拉塔市在

从阳澄湖畔:苏州教区主教公署和苏州工业园区天主堂看古今苏州教会
2025-03-10

作为利玛窦神父较早认识交往的士大夫,瞿太素一直设法保护利玛窦神父,并帮其适应融入中国社会。他通过介绍和举办交友活动,帮助利玛窦神父认识结交兄弟宗教界人士和士大夫官员。

潘立勇:论宗教有无“正能量”?
2014-11-19

基督教自一个犹太教分支而发展成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肯定其某些方面适应了人们的需要,从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发展说明了宗教是一种超越了民族性的东西,它可以超越国家、种族。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