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此,他仍然整天为他这一生奋斗的目标忙碌著,也就是与没有声音的人站在同一阵线,为他们要求粮食、和平、公义,致力于「协助那些教宗方济各称的『被抛弃的人』」。
这是一种「向天哭诉的不公义」!再者,这种经济成长的模型似乎对受造界遭受的伤害无动于衷,其后果「严重且不可逆」,例如:生物多样性的流失、气候变化、热带雨林被摧毁。
“在因丈夫和儿子的不公义死亡而悲伤的母亲们身上,基督再次被钉在十字架上;在那些怀抱婴儿逃离炸弹袭击的难民身上,祂再次被钉在十字架上;在孤独死亡的老人身上、在被剥夺未来的青年人身上、在被派去屠杀弟兄姐妹的士兵身上
在灾害面前,天主要显示他的威严和公义,并向我们展示他的权柄。明白“财富来源于天主白白的赏赐”,并不是要我们去“害怕”天主,却是因为“智慧”。智慧高于知识,智慧给人带来快乐,使生命充实。
(则33:11)可见天主的公义与慈悲相辅相成,互为表里而相得益彰,以便给人“忏悔的机会”(智12:19)。甚至“假装看不见人的罪,是为叫人悔改。”
由于我们所有人都是相互关联的,在最后审判中,我们最终将认识到,我们在世界上看到邪恶的片段(如战争、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公义、贫困等)也与我们在个人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有关。
今年的将临期,教区特别拣选了三套挑战社会上的不公义、丧失人性尊严和理想的动摇为主题的电影作导赏和讨论:《年少日记》,《白日之下》和《自由之声》。
耶稣实现了以色列的希望:祂是应许给达味的后裔(参撒下7:12;编上17:11),使达味的家“永远蒙福”(撒下7:29);祂是叶瑟之根发出的嫩苗(依11:1),是“正义的苗裔”,将“以智慧和正义统治为王,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
《要理问答》上说得很清楚:天主是至公义的,有善必赏,有恶必罚,不在生前,必在死后。天主是全知的:无论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事情,连人心里隐密的情念,天主都知道。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孔子不主张盲目的从父令,乃当以公义、仁德为据,父有过儿女有责任谏诤,以免父母陷身于不公义。但要有对的态度、和悦的脸色、温柔的声音,以免遭受反感,才能达到劝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