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修道人,一个人吃饱全家都饱,一向理性的我是不会忽略姐妹们的实际情况的,三岁的小孩都知道医院是个花钱的无底洞。从手术下来,不算手术费,一下子就花了两万多。
特别是我们修道人,当我们学会尊重,认清我们使命的时候,我们就会放下所有的成见,成为天主爱的和平的工具。三、经受考验在菲律宾时,我经历了修道生活中的几种考验:第一,40天的依纳爵神操考验。
然而,身为修道人的笔者听了93岁梁志忠的感人事迹后,原本平静如镜的心海顿时泛起了漪澜,不停地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作为天主的特选者,我真的比这位老人更爱天主吗?”
修道人是出于对基督和教会的委身,在特定时空中自愿委身使徒工作。因此我们要明白这是自由的行动。重要的是人们明白自己身处的情况,并同意这样,否则早晚会不自觉地默默破坏决定,我强调是不自觉。
在这种所谓的信仰左右下,整个教会,包括修道人的第一任务,不是传福音,而是发财致富。而且在各个团体中,谁能得到更多的财富,谁就会成为“长上(领导)”。
他对待修道人就像父母对待儿女一样倍加呵护,即使教区再困难,也不让修士、修女们在生活上为难,并且常常在精神上安慰鼓励他们勇往直前。主教是个常喜乐的人,事情再大再多,他都能坦然面对,笑容经常挂在他的脸上。
“修道人的生活是祈祷的生活,我们需要与主时时沟通。”他深情地说。来到教室,我们看到几位修生在自习,便与他们攀谈起来。他告诉我们到大修道院已第六个年头了,二年哲学,四年神学,今年将要回原籍堂区服务。
传教士都是出家修道人,若父母逝世,内心肯定悲痛不已。假如对父母去世置之不问,那还不如动物,怎么和中国文化传统相媲美、相竞赛呢?
在追忆王伯尼神父的时候,王芝如修女眼中充盈着泪水,那是亲人几十年的思念之情,那是再也无法相见的遗憾之殇,值得王修女安慰的是,王神父留给她可贵的精神财富,从三哥王伯尼神父身上,王修女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神贫,同样作为修道人
这次老人院过年,让我,作为修道人,学到了如何接纳和尝试与自己意见不一致者的相处,以友好的态度去理解、接受、陪伴,体验其生命的价值。在服务中过年,实在是我人生中一份难得难忘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