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接受过他帮助的人,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但是直到现在,已经退休多年的他还是继续做著这份爱德服务的工作,一直从未停止过。点点滴滴的爱德服务就像一颗颗小音符谱写著弥神父的生命乐章。
晚上妻子经常接到我的电话:“今晚我不回家了。”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妻子应占据我生命中的优先位置。耶稣说:“你们要离开父母,二人成为一体。”
大家也就慢慢地接受了。比如我们的餐桌,都隔着两米,而且每一张桌子只能坐一人,除了吃饭的时候,在餐厅走动和拿东西都必须戴上口罩等。
然而,我的生命有时突遭不测,天主一次又一次“拒绝”接我回家,唐主教从未嫌弃过我,耐心地将我送医院治疗,又高兴地将我从医院接回。
对于我们基督徒而言,等待主耶稣的来临,不是恐惧,而是赏报,不是迷茫,而是喜乐地被接回家。准备死亡的意识就是每天在天主前生活。主耶稣告诉我们,祂会天天和我们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20)。
这有拉匝禄的故事和有关私审判的道理可以证明,人死后立刻泾渭分明,因此我认为说耶稣去“古圣所”是合适的,我的理解是古圣所只存在于耶稣救赎之前,耶稣把古圣人接升天国之后,古圣所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天主以平凡的方式接近人,为了让平凡的人都能接近天主。天主是所有人的天主;主耶稣基督是为了拯救所有的人。没有一个人被排除在天主的救援之外。
这种和家人的联系帮助我们明了:接受了主耶稣基督的信仰,不是与家人分离断开,而是提升血缘关系的亲情进入到更亲密、更开阔、更神圣的信仰关系之中。
主耶稣在我们接受了信仰,得到了天福之后,也使我们成为一个个“福源”(创12:2-3),并派遣我们去协助身边的人一起来分享来自天父的圣爱。
对于饱受战乱之苦的难民,文主教往往施以援手救助,教堂成了难民的避难所,传教区的住所也接受了很多难民。七七事变发生时,文主教正在北京。出于主教自身安全考虑,有人劝其留在北京,静观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