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傍晚,德兰修女独自一人行色匆匆地走在加尔各答贫民区脏乱的街道上。在加尔各答的贫民区,几乎所有人都认识德兰修女。
半路又蒙天主启示,转往加利肋亚的纳匝肋,定居在那里。上述所发生的事,讲话的依旧是上主,但践行的仍然是若瑟,而若瑟的行事又是这具有关键性,以致他如果有半点差错的话,新的救恩史都可能因而改写。
我们的创始人让娜•比加尔和她的母亲斯塔法尼就意识到了这一在当时的教会中还尚未得到充分认识的问题。
在引诱信徒加入时,首先装出一副十分和善的面孔,与其套近乎、拉家常,待时机成熟时,很自然地问其信不信天,若回答信天,再问其信不信天上的神,若回答信神,就大肆宣扬神的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和信神的好处,并声称人一定要听天上神的话等等
天主问加音:「你弟弟亚伯尔在那里?」他答说:「我不知道,难道我是看守我弟弟的人?」教宗说,天主的这个问题也是在问我们,我们也是看守自己弟兄的人。做人意思是做彼此的看守者!
依撒伯尔和匝加利亚对晚年得子的奇迹感到幸福,但是年轻的玛利亚更给他们带去圆满的喜乐。圣母也愿意把耶稣这一巨大恩典带给我们众人,把耶稣的爱、和平与喜乐带给我们。 教宗继续说:教会和圣母一样。
在圣经的73部书中,有14部书是叙事书:创世纪、出谷纪、户籍纪、若苏厄书、民长纪、撒慕尔纪上、撒慕尔纪下、列王纪上、列王纪下、厄斯德拉、乃赫米雅(厄斯德拉下)、玛加伯上、玛加伯下和宗徒大事录。
玛加伯书下第十二章提及犹太人在一次战役中有许多兵士战死了。而在收敛阵亡者的尸体时,发现这些亡者的内衣里藏着偶像的符。于是众人一同“同心哀祷,求天主使他们所犯过恶,得以完全赫免。
开圣体时,神父最好结合各地情况加一些礼仪来加深孩子们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两千年后,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加尔瓦略山,和亚巴郎祭献依撒格的摩黎雅山只有一谷之隔。依撒格从天主下令作全燔祭,到摩黎雅山祭献用了三天;耶稣从加尔瓦略山受死,到他的复活,也恰恰是三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