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避静、联欢和聚餐等:联谊会一年有两次的朝圣和两次避静,每次约有六七十人参加。
我记得有一个病人,一病危,他夫人就打电话,我们就去,这样来回应该有十趟以上,他们家人都不好意思了,我们却很高兴,因为,我们喜悦于参与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我们才真正的称得上是一家人,所以,一开始我就禀明神父
——记热心临终关怀、躬身殓葬亡者的王崇喜教友他几十年如一日,虔诚助临终、救炼灵,热心帮助安葬新亡者,包头市区的十大医院、五大公墓、殡仪馆、火葬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许多患病教友家中也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无论是听讲圣经,还是分享,他总是准时来、按点去,认真听、细心记,像一个守规遵纪的小学生。有几天患感冒输液,输完后继续去听课。有的教友和他开玩笑说:“你当神父这么多年了,还用学呀!”
无论是听讲圣经,还是分享,他总是准时来、按点去,认真听、细心记,像一个守规遵纪的小学生。有几天患感冒输液,输完后继续去听课。有的教友和他开玩笑说:“你当神父这么多年了,还用学呀!”
祠堂述古记碑的碑文显示:康熙十八年(1679年),一位身居高官的叫作赵承基的开封犹太人后裔,重新出资修建犹太会堂——一赐乐业(希伯来语,以色列的古音译)清真寺的经历。
在《田清波传》里有这样的一段记栽:1905年9月13日,年方24岁的田清波来到闵玉清主教前报到的时候,恰遇杭锦旗王爷寄来一封蒙文信,闵主教递给田清波神父来看。
——记武安总堂郑瑞平福传经验我是河北省邯郸教区成安堂区的一名传教员,在成安县第一中学工作,是一个奉教二年的新教友,今年的圣母升天瞻礼,堂口彭神父派我去武安堂区学习郑瑞平神父的福传经验。
那一天是2006年4月3日,我记得很清楚。我知道用“重见天日”这个词形容当时的心情不太恰当,但事实确实如此。
有时说一些让人伤心的话我会很快忘掉,妻子却接受不了,会记很长时间,我们也不沟通,经常处于冷战状态,而且我以前总是把金钱、事业放在首位,忽略了对妻子和孩子们的关心照顾,日子过得非常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