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正值工业化时代,亚琛的穷人也日益增加。年幼的加辣不久便接触到她父亲的纺织厂工人的贫穷和痛苦,所以开始接待孤儿和经济拮据的孩童。
教宗方济各也以非常有效的方式谈论我们中间最脆弱的人,也就是穷人,帮助倾听者意识到我们所有人都受到气候危机的影响。
母亲又鼓励我说:我们天主教人家,就要有这份爱心,你将买书的钱给了穷人,天主也给了你一件最宝贵的东西。我向母亲问道:天主会给我什么呢?母亲说:平安喜乐。
而耶稣基督为了我们甘愿从富有变为穷人,展示出认识自己的软弱并非人类生命的耻辱。相反,天主的恩宠进入了软弱的门。贝尔格里奥教宗呼求欧洲主保艾迪特·史坦茵从天乡保护欧洲。
他们接受指引,最终接受这令人称奇的事,接受天主所带来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新奇:天主成了弱小者中的弱小者、温良者中的温良者、穷人中的穷人。因此,福音向我们揭示了颠覆我们习以为常的逻辑思维。
教宗指出,对耶稣而言,有福的,是穷人、温良的人,坚持正义的人、受迫害的人。耶稣以身作则地教导说,伟大不在于拥有,而在于给予。只有因著天主的爱,才能击败死亡、罪恶、恐惧和世俗本身。
(谷6:37)西彼廉又提出第二项重要的意见:任何人他要求今天的食物,说明他是穷人。这一祈祷就预示了门徒们的穷困。
敬请注意,教会对于弥撒献仪的讲论:“弥撒献仪起源于教会初期,当时凡是参与弥撒的教友,都习惯携带饼和酒,其中一部分饼酒祝圣为圣体圣血,供参与弥撒者领受,其余未祝圣的饼酒,一部分分给穷人,一部分交给神职人员作为食粮
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蕾莎修女,在印度加尔各答照顾穷人,四十年如一日。目前全世界五个最著名的慈善机构,都是基督教创办的。
在印度,德兰修女与修女们反复说明:她们帮助穷人、病人,只是为了见证主的爱,给穷苦人或垂死者以尊严。她们从不试图改变任何人的信仰。她们在自己的信仰基础上帮助别人,但也绝对尊重别人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