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自己听告司铎的建议下,去圣地拜访主所生活的地方,行走过师父所走过的地方。特别是在纳匝肋,他意识到他必须在基督的学校中塑造自己。他经历了与主的紧密关系,花很长时间阅读福音,感觉自己就像是祂的小弟。
听!你弟弟的血从地上向我喊冤!”(创4:10)。血在圣经中代表生命(参阅肋17:11及14)。出乎意料的是:被人类罪恶所剥夺的生命变成了一种呼喊。
即先阅读一段圣经,最好是福音,然后将所读的加以反省,了解内容,随后静听,听天主藉所读的圣经给我们说什么;听后内心如有所感触,将这些感触的情绪——忏悔、祈求、感谢、称颂、赞美等,由衷地向天主抒发。
墓室前有两块石碑,碑题“天学耶稣会泰西受铎德品级诸公之墓”,碑上刻着六位墓主的姓名、国籍、生卒年、来华年份,卫匡国位列其中:“卫济泰先生,讳匡国,圣名玛尔听(得玛尔定斯),意大理亚国人,于崇祯癸未年入中国
今天的三篇读经中,我们听到了三个美好而振奋人心的生命故事。
本来想起床,站在楼顶,想看看罗马人是怎样放炮放烟花的,但是天气太寒冷,怕感冒,躺在被窝,也懒得起来,听声音,就知道不会比我们中国人农历三十晚12点时差多少。
祈祷的坚韧:半夜求饼的朋友耶稣深知门徒们可能对祈祷缺乏信心,或者觉得天主高高在上不会俯听,于是祂又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半夜求饼的朋友。一个人在半夜遇到远道而来的朋友,却无饼可招待。
答:不可收取利息(出22:24),若取了外氅作抵押,必须在日落前归还,否则天主听其呼求(出22:25-27)。七、对天主的敬礼与奉献问:是否可以咒骂天主或首长?
在今天的福音中我们听到了若翰给当时的百姓传报的喜讯:先知们所预言的,他们所等待的默西亚,就要来了。然而,若翰却强调当时的犹太人必须悔改更新,远离罪恶,接受天福(路3:10-18)。
被天主的恩宠更新了的宗徒们坚定而勇敢地宣扬福音,在面对困难时,他们坚信:听天主的命令远胜过听人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