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发生在几千年前的事情,是昔在今在永在的事情……离开家乡上大学,离开大学后工作,我与父亲的交流越来越少。除了节假日偶回老家,养家糊口、工作打拼,生活的轭也时常羁绊着我。
你尚且记得很多年前我去蚌埠的大明沟农贸市场买花生回家煮着卖,期间为了时间上的充裕我总是头天晚上住到大明沟附近的朱奶奶家里。
(民9:20)天主果然没有让信奉祂的人失望,在阿彼默肋客风光正盛之时,神逐步有序地一举多得地将其诱入死地,轻而易举地让其毙命。首先是瓦解邪恶联盟。
这渴求构成一种铭刻在人心、不可磨灭的永久召唤,邀请人起身去寻找那一位--若非祂早已向我们迎面而来,我们便无法遇见祂[20]。信仰就是要邀请我们接受这种相遇,并全然敞开我们的心。
可以肯定的是,基督虽然升了天,却继续天天与我们同在(玛28:20),所以我们在今天仍然能够与他交往:从内在上,我们可通过祈祷、礼仪生活来与他接触;从外在上,我们可通过实践爱德来与他结合。
父亲为堂区服务20多年,经常伴随神父到城内及郊区的教友家中,寻觅迷途羔羊,使不能进堂的老人能够领受告解、圣体和终傅圣事;指导教友家庭遵照教会礼仪妥当办理殡葬事宜;劝勉一些冷淡教友迷途知返;也曾规劝数名老朋友
耶稣在受苦受难前夕建立了爱的圣事,并在最后晚餐中说:这就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舍弃的,这是我的血,新约的血,为大众倾流,以赦免罪过(路22:19—20)。这些话都是指向十字架上流血的牺牲。
(格前9:16)宗徒们是为了尽此使命(谷16:15;罗1:1),事实上,他们也负起责任,勉力善尽此一义务(宗4:20)。
冷淡教友在各个堂区所占比例有所不同,最多的占20%,最少的占5%,中青年教友占多数。
我们刚听到的福音(玛十六13—20)向我们指出认识基督有两种不同的方式。第一种是不涉及个人感情的客观认识。当耶稣问:一般人说人子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