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从东向西看:中国的思想比想象更包容收藏于上海中华艺术宫的当代画家李根之作《对话——徐光启与利玛窦的文化盟约》,再现400年前这对友人的亲密交往:摆放着地球仪和各式书籍的木桌两旁,身着儒服的利玛窦与官员着装的徐光启展开对话
竟致长久以来,我以为只有入华耶稣会的神父们才是大学者,其他修会的神父都没有太高的学术修养。今天看来,这显然是误判。
后来,李震神父说,其实辅大是最早促进两岸学术交流的台湾高等教育社团。1989年时,时任校长的李神父,就组织辅大的老师赴大陆与对口的高校交流学术经验。同时,还邀请大陆学者赴台做访问学者。
班主任黄明彬神父讲解十诫总论,来自南充教区的李正刚神父讲解十诫分论。通过两位神父的讲解,教友们明白了:如果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活出十诫的真精神,活出天主的爱与生命,而不是被动地死守诫命。
他的好朋友李之藻、杨廷筠,也在等待着上主的接纳。 这三人皈依天主教的消息,立即轰动朝野,被称为明朝天主教的三立柱。 徐光启对西学的钟情,毫无疑问是受益于朋友。
利畸神父(台湾史书译李科罗,VictorioRic-ci)是多明我会来华传教士。在华期间与郑成功父子交往甚密,曾作为郑成功的使节出使马尼拉,留下了一段中西交流史的佳话。
凤翔教区主教周维道和李镜锋从监狱一出来,她就接到家中,细心照顾,热情款待,领着他们看望教友,收集离散的羊群。九十年代末,一位神父、一位修女先后在电脑培训班学习数月,都是她每日三餐供应。
1892年12月,杜广宣、魏拓铎、李道源三位神父到达松树嘴子,东蒙古又有20位司铎,13位外籍传教士与7位中国籍司铎。1896年8月4日,吕主教因肾病逝世于朝阳松树嘴子主教府。
本堂李景象神父、何国营神父和已荣休的金凤志神父热情接待了我。我没能见到哑巴弟兄,即使见到,不懂哑语,也无法与其交流沟通。
1973年得李宏基主教的特准,我半工半读,辗转进入了圣神修院,在外祖母及家人的鼓励和牺牲下,1979年领受铎职;又在明之刚神父熏陶下,度过铎职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