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地,那些卑微、淳朴、贫穷、处在边缘地区、没有声音、劳苦和受压制的人是有福的。
天主成为贫穷的。他的儿子诞生在马槽中的贫穷。在这婴孩耶稣身上,天主使自己成为需要依赖的人,需要人的爱;他把自己置放在有求于人的爱,我们的爱,的处境中。
当时她没有考虑对方贫穷的家庭情况,也没有去考虑对方的外貌,只是想能够对她好就行了,她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感化对方,让对方也认识到信仰好,两个人经过了三年的恋爱时光,这三年也让男友彻底地认识了信仰,并且深深地扎根于信仰之中
这份不可言喻的贫穷和谦卑,在他内回响,宛如一个召唤。他写道:「我非常渴望度这种生活…就是当我走在纳匝肋的小巷里,所依稀看到并臆测着我们的主、这贫穷的工人,拖着衪的脚步,消失在凌辱和晦暗处。」
他知道无数的罪人正徘徊在丧亡之途,爱人热火促使他心急如焚地去拯救,他从刚一进入世界便开始在山洞马槽承受贫穷、卑贱、寒冷、饥饿、轻慢、屈辱等磨难,迫不及待地实践他牺牲自我舍己救人的宏伟计划。
他向教宗说:我们虽属贫穷国家,但我们愿意为教宗的爱德工作贡献力量。教宗在弥撒讲道中指出,在圣瓦斯神父身上我们看到天主对斯里兰卡人民的仁慈和爱。
教宗说:圣父和圣子之间的这份永恒的爱,藉着圣神已倾注在我们内(参:罗五5),我们的使命和友爱共融从这份爱中获得了力量;从这份爱中我们不断地获得跟随主耶稣的喜悦,走上祂的贫穷、贞洁和服从的道路。
这位新教友的故事让我想起圣经箴言中的一段话:有人慷慨好施,反更富有,有人过于吝啬,反更贫穷,慈善为怀的人必得富裕,施惠于人的人必蒙施惠。
(宗20:35)经上清楚地说:有人慷慨好施,反更富有;有人过于吝啬,反更贫穷。慈善为怀的人,必得富裕;施惠于人的人,必蒙施惠。
他本人也认同解放神学的基本诉求;认为教会有责任积极参与政治和公众事务,致力清除剝削弱勢族群,造成世代贫穷的罪惡社会结构,以促進全体人类的福祉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