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仰的人不能当投机分子、机会主义者、实用主义者。 第二条原则:尊重真理、正义、实事求是,处世为人应以真理为标准。 一事当头,首先考虑在这件事上真理何在?事情真相如何?
在此机会上,教宗降福罗马城与全世界;参与信友有机会领受全大赦。以下是教宗当晚默想的讲道全文:「到了晚上」(参阅:谷四35):我们刚聆听的《福音》是这样开始的。最近几周,仿佛黑夜降临。
于是就决定把自己家人所经历的种种分享出来,给自己一个反省和思考的机会,如果能帮助到正身处逆境中的朋友摆正心态、勇敢面对,那真是我莫大的荣幸了。
在清宫廷内当画家的马国贤,常有机会随皇帝往热河观其狩猎。
如此,在整个礼仪年中,教会给予信友各种机会,进入或参与基督的救赎奥迹,而获得救恩,进而怀着感恩的心赞颂天主。因此,礼仪年又称为恩宠年,是非常合适的。
为了养家糊口,他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外出打工。父亲的一生坎坷,经历了很多挫折,但他是个乐观主义者,性格很刚强。当我还没记事时,母亲就已早早离我们而去,父亲带着我姊妹俩离开家乡来到上海这个大城市谋生。
在死亡面前,谁还会有“第二次”机会选择呢?当然,许多人都知道死亡的可怕,人在死亡前的无奈,然而,为什么人们依然我行我素,依然作恶犯罪呢?
(3)服务的习惯,是主耶稣为我们树立了在哪里都积极主动的参与,珍惜每个机会,将福音带给遇到的人的榜样。祂没有静坐在会堂里,只是学习聆听,只是享受服务,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宣读圣经。
当达味有机会轻而易举地杀死撒乌耳时,他却拒绝手下人的建议,而只拿走他的枪和水壶(撒上26:2,7-9,12-23)。达味知道自己是蒙天主召选的,要按照天主的心意行动。
其实,主耶稣不像我们人一样小心眼,常常会打击报复;祂来是为了宽恕罪人,赐给我们人再多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