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我们的生活中,贪婪、骄傲,以及拥有、囤积、消费的渴望,往往占了上风,正如我们在福音比喻中看到的那个胡涂人的故事一样,因为他以为只要仓房里储存了足够的谷类和财物,他就可以高枕无忧(参阅:路十二16~21
另外,本着忏悔的精神,至少在一天当中戒除娱乐活动(可以是真实或者虚拟的)及不必要的消费,将相应的一笔钱捐赠给穷人或扶助教会或社会性质的善工,特别是有助于捍卫和保护生命,也可以获得大赦。
这正是今年整个普世教会所将热烈强调的主题,而这主题在我们今天这个世代又是何等的重要与切题,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缺乏信德的世界与社会里:首先,我国社会本来就不是以基督信仰为文化底蕴,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市场经济、消费文化
二、为中国社会把脉1.国力上升带来的猜忌大于艳羡美国、日本、印度、东亚小国的围堵及欧盟的若即若离;2.经济高速发展造成的后遗症消费主义蚕食人心贫富悬殊造成的不满及怨愤强势管治带来的反弹及冲击3.精神文明的进步强差人意价值观的混乱心灵
第二,根据各宗教自身传统和特点,开展环保类公益活动,在植树护林、保护动物、旧品回收、节电节水、理性消费、健康饮食等方面,打造环保类公益活动品牌。第三,建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宗教活动场所。
正当我们的世界弥漫着消费主义、明哲保身、日进斗金和个人主义等各式「筵席」的时候,福音却召叫每个人参加神圣的盛宴,亲身体验与上主和与他人相遇的喜乐、分享、正义及兄弟情谊的共融。
缺少了生命之粮,一个很明显的效果就是:对神圣事务不感兴趣,不喜欢读圣经、祈祷也没意思,最后会慢慢地为物质、消费和享乐主义奴隶。
另外,本着忏悔的精神,至少在一天当中戒除娱乐活动(可以是真实或者虚拟的)及不必要的消费,将相应的一笔钱捐赠给穷人或扶助教会或社会性质的善工,特别是有助于捍卫和保护生命,也可以获得大赦。
种种新的意识型态──其中漫布着个人利己主义,自我本位主义,以及物质消费主义,削弱了社会的结合力,却注入了那种「随时可丢弃」的思考模式,导引我们去侮辱和遗弃那些最软弱和被认为是「无用的」人。
上主召叫我们度一种简朴的福音化生活,以便使我们不被消费文化所左右。这意味着要寻找本质的东西,并学会放弃使我们窒息的诸多不必要的东西。我们要摆脱占有的贪婪,摆脱拜金主义及铺张浪费。我们要把耶稣置于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