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遍体鳞伤的耶稣,头上被戴上一顶荆棘编成的皇冠,背上捆绑着一个粗大的十字架,十字架上,用工整的拉丁文和希伯来文写着:“这个人叫耶稣。他是“犹太人之王”。
1675年前后入天主教;于1681年,随耶稣会士柏应理至澳门,翌年进耶稣会,攻读拉丁文、哲学和神学。1688年,在南京由第一位中国籍主教、罗文藻主教祝圣为神父。
19年的将临期,我们完整的在每个主日弥撒中都咏唱了拉丁文进堂咏。从“我举心向主”到“熙雍百姓”,再到“主已临近”,最让我感动的莫过于第四主日的“愿诸天降下甘霖”。
是不是要使用拉丁文呢?这都是问题。1615年,利玛窦在北京去世后第5年,保禄五世教宗批准把圣经和教会用的礼仪书籍翻译成中文,但是礼仪中国化从未出现过。
在拉丁文圣经,这句话是Trans-eamus:让我们「越过前去」,敢于踏前更进一步,作出「渡过」的行动,使我们能踏出我们思想和生活的习惯,越过纯物质的世界而进入到真正的世界,渡过到天主那里,一如天主自己已渡过到我们这里
1675年前后入天主教;于1681年,随耶稣会士柏应理至澳门,翌年进耶稣会,攻读拉丁文、哲学和神学。1688年,在南京由第一位中国籍主教、罗文藻主教祝圣为神父。
当时把部分《圣经》翻译成蒙古文,教授学生拉丁文和希腊文,组织唱经班等。人们把在华的天主教称为也里可温教。方济各会在北京和泉州等地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中间发展了约3万名天主教徒。
院长劝他回家先学好拉丁文,再来修院。玛尔定先生学习了一段时间,但是没有成功,只好放弃入会的念头。以后,他在家乡亚冷松做起了珠宝和钟表生意。
3、基督徒的新生活过去教会为了“统一”宣传福音的高度准确性而用拉丁文传到和举行弥撒,许多教友因为不明白语言而只能“望弥撒”。
弥撒一词是拉丁文Missa的译音,有遣散之意,是由弥撒中的最后一句话:Ite,missaest(拉丁文),即礼仪结束,你们离开吧而来。基督新教则通称为圣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