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谈话内容一般都是他们灵修生活的问题,如祈祷、读圣经、与其他弟兄的关系、人际关系,有时也谈到他们的圣召问题,特别有关修会的问题令他们非常感兴趣。记:关于神学本地化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诸如择偶失恋,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单位里人际关系的不公平现象等等,都与我们渴望的理想背道而驰,就把人们浸在一片精神痛苦的海洋之中。精神痛苦又可与肉体痛苦双双降临。
如:透过网络,我们发现基督新教的弟兄姐妹们对人际关系与音乐的重视,以及他们在学习圣经与福传的激情等方面,是多么地值得我们谦卑的学习;通过阅读一些教会书籍,我们才会得知基督的信仰对世界文明、科学家与名人的影响是何等深远
只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白,信仰比纯粹的证据要丰富得多,因为它包括一种人际关系,不仅与个人的知识能力有关,更与彻底地信任别人的能力有关,好能进入与别人更稳定、更亲密的关系。
当谈及修道生活的挑战时,他说:我感觉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修道生活的一个挑战,大家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脾气性格,这些人走在一起,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要想和睦融洽,没有基督的大爱
圆是处世之道,告诉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圆润圆通。生活中,要仁爱博爱,多关注他人疾苦;委屈时,要包容宽容,多感念他人好处;名利前,要谦卑谦让,多考虑他人感受。
有多少次,人际关系,族群之间的关系,以及民族之间的关系,与其弥漫着爱,反而充满自私自利、不正义、仇恨与暴力!
他们就像亚巴郎一样听从天主的召叫展开信德之旅,当中包含「苦修,要放下身边的事物、离开朋友和人际关系,总是要重新开始」。
在管理方面: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在处理一些堂区事情和人际关系的时候,要多考虑一些人性化的东西,尽可能要考虑周全一点,这样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质量。
另外,灵修的深入、心理的成长,这也不是单凭个人的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也与四周的人际关系有关。曾经有位教友问一位院长:“您多年是怎样持守铎职并保持您的幽默感呢?”他说:“第一,是信德和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