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心灵的沟通中国有句谚语说:“有情喝水饱,无情吃饭饥”。这与圣经所说的“有情吃蔬菜,胜于无情吃肥牛”(箴15:17)不谋而合。心灵的沟通在于思想的交流与分享。
我没有接触过心灵太极,但就其理念已经带给我“回家”的感觉。在灵修的领域里,竟然也可以用我身为中国人的思维及行为模式在中国的本土文化里与主相遇,无论在人性的哪个层面都有主的陪伴——生活的天主与我天主!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重点谈到方济各会士加尔旺形象的现实性说:“世界需要清澈透明的生活、明亮的心灵、朴实的智慧,拒绝被视为享乐的受造物。
五月的大地姹紫嫣红,气候温暖宜人适合外出游览,以观自然之神韵,五月的圣母月,复活的耶稣给人心灵带来的复苏与鼓舞使人产生对圣的渴慕。因此,在这一月中,全中各地掀起一股股朝圣热。
触动心灵的东西。欢迎进入心灵,它能照亮我们的每一天,激发我们的祈祷。这是一个被置若罔闻的问题!让我们以一个可以帮助我们爱上天主圣言的想法来结束。
在米兰,经由圣盎博罗削主教劝化而皈依的圣奥斯定在其名著《忏悔录》中,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无情的鞭笞和拷问,他真诚而深刻的忏悔非但没有遭到世人的轻视,反而成为所有人忏悔的榜样,并使该书成为不朽的名著,流芳百世
主的晚餐 在圣周四的黄昏,基督信徒结束了以渴慕基督、悔改皈依、克己苦身、自我更新、力行爱德为宗旨,准备迎接逾越节(复活节)的四旬期,而开始了「逾越节三日庆典」。
一.主的晚餐在圣周四的黄昏,基督信徒结束了以渴慕基督、悔改皈依、克己苦身、自我更新、力行爱德为宗旨,准备迎接逾越节(复活节)的四旬期,而开始了「逾越节三日庆典」。
尊老爱幼是吕神父的品格,对老人们总是嘘寒问暖,照顾他们身心灵的需要。让我最感动的是,有一次,一位神父的母亲来榆树镶牙,借住教堂一个多月。我就在教堂附近干活,于是我主动负责给这位老人做饭。
信从福音皈依基督曾荫权16岁那年的一个下午,穆嘉田把他带到了香港最大的一个天主教堂。在那座幽深寂静的教堂里,他第一次亲昵地拉着曾荫权的手对他说:“我是从小学时,在英国信的天主教,为什么要信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