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自金沙萨的采访在刚果首都的郊区有一座名为“泰勒玛”(Telema)的中心,那里的医院会(CongregazionedelleOspedaliere)修女们收留了常常被亲人所遗弃的男女,为他们提供住所、卫生服务、心理护理和一份工作
不仅是感动,而且还改变了她们,如以往她们护理艾滋病人时,总是口罩、手套全付武装,此后她们什么也不戴了,给病人以亲切友好的感觉。大家称赞她们是中国的德肋撒。
全身按摩、通过导管喂食、护理病人日常生活、与病人交流谈心等,都是他每天的必修课。因为带着呼吸机,床边一刻也不能离人,必须防止停电或出故障了而旁边的人不知情,这样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
最大的只有12岁,剩下的是有残缺或因太小需要护理的孩子。耿娜负责老大之外的四个孩子,洗漱、吃饭,再送上校车后去上班。下午四点需要给孩子们做饭,之后是洗澡、导尿、喂奶,晚上10点才能回到自己的宿舍。
后来政府把他送到老年公寓,有专人护理,我们还经常买东西去看望,从感情上已经分不开了。再后来,得知他去世了,我们给他献弥撒念亡者经,我觉得他的灵魂是平安的。爱心岗也就是那个时候被人们知道的。
她告诉我说近来有许多来自深圳、香港和澳门的志愿人士前来帮她们的忙,不光是通过经济和物质援助,而且也是通过他们对患者的直接护理和服务。
整整17年,素珍无微不至地关爱丈夫,尽心护理从无怨言,她的良言善举受到邻里的高度赞赏,人人都说,她是屈指一数的好妻子。王素珍一共生过4男4女8个孩子,因家境贫寒,孩子缺乏营养,前后有两个女儿夭折。
谁能想到,昔日偏远落后的小山沟会变成一个初具规模的集教育培训、养老休闲、旅游参观、念经祈祷、产业试点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基地。而这一切并没花多少代价,除教堂外都是利用村民废弃的旧宅子改修的。
所以呢,神父自然应该像退休养老的人一样,有许多空闲,有太多打发不出去的时间。记得还有一个教友说过:“神父多好啊!不像我们:六天工作,一天休息。你们是一天(星期天)上班,六天休息。”
以前,我们总是谈神学、信仰与教会,而那次的谈话他们更乐意讲述他们的过去、养老的安排和对人生如斯的感叹。这样的场景让人感伤,于是我们决定在美国的时候尽量找机会去看望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