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当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谈及不变的真理、普世道德规范时,他要指的是什么呢?答:首先,当我们讨论真理时,我们要时刻谨记它具有动态的概念。真理绝非静止不动的幅度。
灵修是指个体与天主的关系,修养是指神职与人群交往应有的道德规范。2、以传教救人为己任,为天职,为目的,为生活原则。主耶稣祈祷中说的好:“我来是为承行你的旨意。”圣保禄说:“我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
最后,教宗呼吁采纳“白白施予”的道德规范,而不是“利益互换”的规则。
人认识天主也需要一个从旧约到新约的过程,即从皈依信仰遵守天主所立的一切诫命、法律、契约,到基督信仰的道德规范、效法践行基督的爱德;从对现实利益的关注,到对永恒生命的注目。
二、宗教信仰强化了社会道德行为规范 宗教提供并强化了道德规范。在原始社会,它以禁忌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为伦理道德。“宗教既直接在教义中阐述伦理规范,又以教义为依据,间接地制定了各种伦理规范。
我们作为一位耶稣所召叫的基督徒,应该是耶稣所说的“建立在山上的城”、“放在灯台上的灯”、“地上的盐”,我们千万别忘了要时时处处发挥基督徒的作用,照亮和影响周围的人群,让自己周围的人,从我们身上看到道德规范和基督的形象
将性与客观的道德规范分开,经常拿来当消遣和消费之用,并且借助社会的媒体传播,将性的本能冲动偶像化。
寒食节蕴含的介之推忧国忧民、忠君爱国、清明廉洁的政治抱负和功不言禄、功成身退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古代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是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纽带,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城市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对于教会传统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已不再奉若金科玉律,随着个人主体意识的增强,对于教会刻板教条且法律味十足的训导产生质疑,天主教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基督徒的生活应该是圣洁的、超性的、有道德规范的、爱人如己的、和谐的生活,应尽量显露出我们与社会人群的不同之处。跟随我的人,不在黑暗中行走(若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