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里有这样一个典故:有一次,因没有粮食,孔子让他的一个学生出去讨,那个学生讨回粮食便开始做饭。孔子看见他做饭时用手抓了一把饭吃,心里很不高兴。
有这么一个故事,姚铎说,孔子某次经一国,正值国家庆典。观礼后,人问之,曰:“是仪也,非礼也。”正如孔子说“祭神如神在”;又如耶稣说,“天主是神,朝拜他的人,应当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他”(若4:24)。
孔子也说过,不知生,焉知死?于是有人推论,孔子乃至所有的人都没有关注死亡的习惯。有哲人对此理解颇深:我们有没有真正理解圣人的原意?
孔子也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俗话说: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正如孔子的一则比喻:孔子看见抓鸟的人,老是抓到幼鸟,就问其中原委,抓鸟的人说:大鸟警觉性高,很难抓到,小鸟贪吃,所以很容易抓到。而且如果小鸟跟着大鸟,也不容易抓到;但如果大鸟跟着小鸟,就比较容易抓到。
他译著了《归向上主之路》《克劳斯——袖珍国瑞士的大圣人》《依纳爵•罗耀拉》《假如孔子遇见耶稣》等多本深受欢迎的书籍,并以自己的生活、工作为信仰作了鲜活的见证。2月14日(柏林时间)因病安息主怀。
通过对这个人物的研究,我们得知他被包括莱布尼兹在内的哲学史家所熟知,通过他翻译成拉丁文并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子》(ConfuciusSinarumphilosophus),孔子的著作得到广泛传播
教宗指出,学者们把耶稣与释迦牟尼、孔子、苏格拉底和历史上其他的智者及伟人相比,但没有看到耶稣独一无二的天主性。今天的人也一样。
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学说,都极注重培养人及人伦道德,也就是教导人如何做人,如何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父母为慈,子女为孝,即“父慈子孝”则是家庭伦理的道德规范。
比如孔子推行“仁”德,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篇》),告诫人们应具备刚正、果敢、质朴、慎言的品质;厚重的品格、知错必改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