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和谐的关系十分重要,这种关系反映出认真贯彻实施、和准确理解,努力发展完善宗教公益事业政策构架和服务体系,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百年前,《夫至大》为当时的中国教会发展及本地化指明了方向,百年后的今天,该牧函对中国地方教会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会本地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逐步落实。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大陆天主教教会的面貌已有几分光鲜,但冷静地思考,身体的顽疾并未得到完全治愈,为了中国教会更能迅速强壮有力的发展,我们还得全心依靠天主,自身付出加倍艰辛的努力。
首先,金主教认为有团结才会发展。主教曾经在一个牧函提到团结,他特别提出,是因为认识到中国教会存在的问题。
互助互惠的关系,不因为主教祝圣和教会内部管理而出现无谓的紧张局势;我们梦想教会内部能消弭分裂、合一共融、广传福音,不再为历史的包袱和创伤而耗费心血和精力;我们梦想因为教会的存在而使得国家更富强、民族更优秀、家庭更幸福
城市化和新移民以及流动人口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强烈地冲击了包括教会在内的社会各个层面,例如对家庭和婚姻深刻影响,甚至将影响未来一代代孩子们的名字。
联合国最高层负责人始终知道,圣座的道德和宗教权威对人类团体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他们邀请教宗访问联合国,在联合国大会上讲话。继保禄六世教宗之后,若望保禄二世(两次)和本笃十六世都访问了联合国。
他说:“我以基督的喜乐向各位大使阁下和各位所代表的人民与政府、你们的家庭和同事致贺意。愿这是基督所带来的普世博爱的喜乐,这个喜乐富有真实的价值,供众人慷慨地分享。
咱们的老教友没有福传意识,信仰是封闭的、祈祷是僵化的、祈求是自私的,像这样的信仰模式又怎么能够使教会发展呢?
为了促进教务的发展,派遣了传教先生(俗称公所先生)常驻该地传教,于是传教先生在该地开办学习班,教授青少年学习文化知识,吸引了教友和教外的青少年前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