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榆次本堂牛效平神父推荐我们来老人院过年,体验生活和圣召。老人院有位回民张树增爷爷,他喜欢喝茶。我每天就陪张爷爷喝茶,先洗茶杯,然后倒茶叶,倒开水,再帮张爷爷拿出花生。
跟随基督,回归父家,走向天乡,是基督徒朝圣的原型;而我们平常到各个圣地的朝圣行为,应该是上述人生之朝圣的象征,其象征性主要表现在朝圣的两个因素上,即离开和到达。
妻子仰望着十字架上的救主耶稣,平静地说:我心里很平安和甘饴,没有一点紧张和恐惧的感觉。不管咋样,我和女儿、女婿们仍然很担心,毕竟是心脏手术啊!
上了飞机,由于一天的劳累,加上优美的音乐在耳畔轻轻回旋,我闭上了眼睛……,可不知不觉又出现了日间的幕幕经历,情不自禁地想道:一名神父,在一个大都市的堂里想求领修和圣事尚且如此不易,如果是一位陌生的平信徒呢
比如今年,希望之光的负责人牛晓平神父和黄书玲修女与一些女修会合作,邀请一些专家学者、艾滋病毒携带者分别在邢台、邯郸(永年和大明)、沧州、唐山等地举办了5次培训讲座。
郑瑞平神父在这方面比较有创新,就是培养骨干教友。一个神父要想往外传福音,手下至少有五六个给你帮忙的教友,成为你的左膀右臂。真正做开这些工作以后,就不是五六个骨干了,而是越来越多。第三,营造传教的气氛。
这种画种于康熙年间传入我国,然而当时只是《皇舆全览图》这标有经纬线的全国地图而已,真正作为艺术品首次出现在清朝宫廷里是郎世宁及其余几名传教士所创作的《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册。
现在我们有一个慕道中心管理团队,由指导司铎、牧职修女、平信徒助理组成,慕道中心(慕道团)下设有三个板块:慕道团、培育团、办公室。慕道团:分为慕道和再慕道。我们首先从陪伴员入手,陪伴员分为A组和B组。
此时,我看到福传一线的郑瑞平神父、于海涛等的福传精神和事迹后深受感动,得到启发。我想,他们能做到的,我为什么做不到?俗话说:不怕你没办法,就怕你没想法。
1994年1月17日,七十岁高龄的袁引修女辞去香港堂区的牧灵工作,放弃香港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不顾华北寒冬腊月的严寒,在吴蓉平修女的陪伴下,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条件相当艰苦的北方乡村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