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圣史马尔谷在这里是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了耶稣宣讲的核心内容。福音就是耶稣,耶稣就是福音的全部,耶稣说的话、做的事、给予的一切教导就是福音。“信从福音吧!”
教宗根据第三世纪教会历史家欧塞比(Eusebio)所写的《教会史》第五册的记载,指出圣依勒内很可能在公元一三五年至一四0年之间出生于今日土耳其的伊兹密儿(Izmir)。
在固定的时刻,信友团体在天主圣言和礼仪行动的帮助下,重温人类对天主的计划不忠信的历史,上主的苦难就是这样发生的,而我们也借此再次聆听上主的受难史。
马若瑟神父于1698年来华,他在《春秋论》一书的自序中说:“瑟于十三经、二十一史、先儒专集、百家杂书,无所不购,废寝忘食,诵读不辍,已十余年矣……”他认为中国的《四书》《五经》以及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前仅存下来的一些文献
教宗也提到天主圣意使基督所创立的教会从耶路撒冷传到罗马这个计划的意义,他说:“当时罗马所代表的是整个世界,因此具体表现了圣史路加思想中教会的大公性。
正如《圣经》所载:史罗亚塔倒塌压死18个人非因他们的罪恶深重,而是使活着的人悔改。
圣史强调‘圣神催促耶稣到旷野里去’。耶稣的整个存在都置于圣神的旨意之下,是圣神推动、启发、引导祂。”
意大利摩德纳和雷焦艾米利亚大学当代史教授拉贝拉(GianniLaBella)解释道:「第一次的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那次冲突在本质上是逊尼派的伊拉克在对抗什叶派的伊朗。
我们听说过耶稣行的奇迹,圣史马尔谷用了很长篇幅去描述发生奇迹的场景:朝向“加里肋亚海”(谷7:31)。这两个地区有什么共同点呢?实事上,它们主要居住着外邦人。它们不是犹太人定居处,而大部份是外邦人。
圣史若望接着描述了玛利亚玛达肋纳再次回到耶稣空墓前的情景,这一次她看见了呼唤她名字的老师(参閲:若廿11-16)。教宗凸显耶稣复活後的首次显现具有个人化的特徵,而且如此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