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的吃饭、穿衣、选用生活用品,结交不同的朋友,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等方面,我们忘记了自己是“圣神的宫殿”的高贵身份,相反地,用许多“垃圾用品”填饱自己,甚至污染自己。
遇到了天主(神)的人,自然就会遇到人,认出人是高贵的天主的肖像和天父儿女的身份。
《申命纪》第十四章问答主题:圣洁的召叫、饮食的规条、什一的奉献一、关于丧仪与身份问1:为何以色列人不可为死者割伤自己或剃头顶?答:这是外邦人哀悼死者的异教风俗,常与拜邪神的仪式有关。
我在天主面前的身份是什么?我与祂的关系如何?
问4:基肋阿得人是如何分辨敌人身份的?答:他们控制了约但河的渡口,并要求试图逃跑的人说“史波肋特”(Shibboleth)。厄弗辣因人因口音无法准确发音,说成“斯波肋特”,于是被识破并被杀死。
权力有高下,地位有尊卑,身份有不同,职业也有区别,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要寻找自己生存的空间,在这里快乐的生活,尽心尽力的工作,努力结丰硕的果实。六、朝圣感怀整天人都在旅途中。
人们需要的,是为他人而「丧失自己」而非剥削他人,为他人的益处「为他服务」而非压迫他。
同样,吕守德听到伯父的邀请最终毅然决然地舍弃了兴隆的生意,放下了老板的身份,割舍了美好的理想,走进了修院的厨房。他说:神父说的话一定服从,而且当时父亲也同意我去,女朋友也没有阻拦。
当一个人开始了解对方的真实面目,当一个人自由地转向对方以肯定他或她的身份,当一个人进入一种尊重的关系时,这种对自我狭隘界限的克服就会发生。反过来遇到的人具有自我超越性,这赋予了他尊严和价值。
灵修意义:我们的身份不在于社会地位,而在于天主的召叫。每位信友的使命,就是宣扬天主的光明——在言行中见证那位使我们从黑暗中重生的主。“光”在这里象征信仰、真理与恩宠;“黑暗”象征罪与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