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圣神陪伴教会走它的路,这条路伸延在基督第一次和第二次来临之间。耶稣向宗徒们说:‘我去,但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来’(若14,28)。在基督的去和再来之间,就是教会的时间。
去厄玛乌路上的两个门徒“认不出他来”(路24:16),玛利亚把他当成了园丁(若20:15)。在其他场合下,他不得不显露他的伤痕,才能被认出来(路24:40;若20:20,27),似乎单看他的面貌不够。
看见有一家小超市,我急忙下车询问天主堂的位置,老太太向西一指:二里路就是!借着微弱星光,果然看见了教堂的尖顶,心中一阵欢喜,就要到家了。到了教堂门口,才发现堂院内一片漆黑,没有一点灯光。
随着人流,绕着迂回曲折的盘山路,我们开始拜苦路。人流拥而有序、挤而不乱。山路每个拐角处的苦路亭,都供有耶稣受难浮雕。我随着朋友走到亭子前,肃立,深深地鞠躬,再缓缓地前行。
耶17:5-8;咏1:1-6;格前15:12,16-20;路6:17,20-26追求福乐是人的自然渴望,然而,许多人却常常牺牲自己的“福气”,企图换取他人所建议的“幸福”,却毫无所获。
他沿着这样的路前行。基督徒拥有超性之德,那是对抗自满的伟大解药。某些道德上无可指责的男人和女人,在认识他们的人的眼中,是多么频繁地去冒自负和傲慢的风险呀!这恰恰就是在福音中提醒我们要提防的那个危险。
列上19:16-21,咏16:1-11,迦5:1,13-18,路9:51-62人生目的是一个人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跟随主耶稣基督,我们就有了为了天国,为了参与主耶稣救世爱人事业而奋斗的人生目的。
苏圣意神父告诉笔者,他亲眼目睹和听闻宗神父在传教期间,骑坏了5辆自行车,这五辆自行车承载着宗神父所走过的福传路,凝聚着他牧灵路上的辛劳和汗水,铭刻着他对主和主的羊群那份炽爱。
不但如此,他们还佩带上自高天而来的能力(路24:49),作真正的见证人,向万邦宣讲悔改,以得罪之赦(路24:47)。3.正因为这十二人是主所派遣的,所以他们被称为宗徒(或使徒)。
要知道,人生的路是不断前行的,变化是必然的事。我们不能做出一个决定后,从此就不再思索或不再作任何改变了。天主的旨意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会在不同的时机发出不同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