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恐惧蚕食人心,使人在罪恶面前变得无比软弱,但是我们不要害怕向天主敞开心扉,因为天主必战胜一切恐惧和罪恶;也不要害怕死亡,因为耶稣基督早已通过祂的圣死与复活,将我们从罪恶的恐惧中解救。
那时候,子民害怕死亡,但他们将目光转向天主所赐的记号,便找到了救恩。今天,救恩的记号是在十字苦架上的基督。洗礼是这新生命的象征:它不是立竿见影的改变,却是一段转变进程的开端。
(梵蒂冈新闻网)在我们的信仰旅程中,真正的挑战不仅是跨越死亡,更在于意识到永生早已开始。我们常陷入一种错觉,认为世上只有两类人:生者与死者。
教宗提出一个显然将人及社会幅度容纳其内的整体生态观(第四章),它与环境问题密不可分。
圣咏作者默观他周遭的世界,而反省着:当我仰观祢手指创造的穹苍,和祢在天上布置的星辰月亮,世人算什么,祢竟对他怀念不忘?人子算什么,祢竟对他眷顾周详?(咏八4-5)这就是我们必须问的基本问题:人是谁?
“耶路撒冷”在《路加福音》中,不只是地理上的终点,更象征十字架、死亡、复活、升天的完成点。二、逐句详解与灵修反思✦1「耶稣被接升天的日子快要到了,他就决意向耶路撒冷走去。」
死亡的力量不能胜过它。我给你天国的钥匙,你在地上束缚的,在天上也要束缚;你在地上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玛16:1-9)。
朝圣者们在圣体前做默观祈祷,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也在自我省察……与此同时,约有七八位神父听告解,每一个办完告解的年轻人,都能从神父手中领受一根点燃的蜡烛。
有关临终信仰问题,要找对时机问他们有关对死亡的看法及意愿。
一位重病人若在紧急死亡危险中,无法或无时间省察和告明,只需对所犯诸罪有痛悔,神父便可给他赦罪,罪人也便可得到罪赦。可是谁若缺少了痛悔,即使省察告明,神父又给他念了赦罪经,也根本得不到罪的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