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贤士绝不会因一个赞颂而得意洋洋,同样也不会因一个挫折和刁难而忧伤。心灵已告知他们,树木春天开花结果,并不期盼赞扬;秋天落叶,冬天凋敝并不害怕责难。
圣母的第三美德是忍耐,圣母一生遭受了许多痛苦和挫折,她都安心忍受下来,比如当她和圣若瑟献耶稣圣婴于耶路撒冷圣殿时,老人西默盎指看那稣圣婴向圣母说:「看,这孩子已被立定,为使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和复起,并成为反对的目标
当我们面对疾病、痛苦、挫折、不幸、迫害和失去亲人时,不要以为天主遗弃了我们,其实天主正在用手托着我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们哩。
就在传教士的活动在中国本土遭遇挫折的同时,这一时期返回欧洲的传教士却把这批“天学”书籍陆续带回欧洲,其中最有名的传送者是传教士柏应理(PhilippeCouplet,1623~1693)与康和子(CarloHoratiidaCastorano
人们合理的志向,尤其是年青人,都不应受到阻碍或挫折,人们也不应该被剥夺成就自己的希望。然而,志向不能与滥用权势一概而论。相反地,人们彼此应该在彼此尊重上竞争(参阅罗十二:10)。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遇到不顺心和挫折的时候,我们是否该反省,天主正是借此要我们回到合乎祂心意的道路上来呢,我们是否也像小孩一样及时呼求祂的助佑呢!
只有天主才能赐予我们力量,去面对人生的一切,并坦然接受生命中所存在的矛盾、挫折和失望部分。耶稣来到我们中间,是天父的一份礼物,为使我们每一位可与自己历史中的人性修和,纵使我们未能够彻底明白。
在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自己历年来的遭遇和挫折日夜反省,但是道在哪里,他还是不知道。一次他躺在棺椁里面,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但仍不知“道”在哪里,却知道自己快死了的那种感觉。
而圣神的效果却是:仁爱、喜乐、平安、忍耐、良善、温和、忠信、柔和、节制(迦5:22)在一个互不信任、挫折和沮丧的世界上,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人们被脆弱、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所包围,我们被要求去传播信仰,使人们相信
由此导致了1616年沈漼所发起的中国教会史上第一次规模浩大的教难,这次教难一度使中国教会遭受到了严重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