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误解就在于认为:耶稣的苦难本身具有救赎的价值。也就是说,天主圣父要求这样一种苦难。这意味着他与他唯一圣子所受的暴行有某种牵连。
(谷8:36-37)如果我们真晓得了灵魂的价值,相信在我们中谁也不敢说:没有时间读圣经了。所以阅读圣经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在于我们是否真正地了解救灵的重要性。
高贵的美本笃十六世在主教会议后发表有关感恩祭的《爱德之圣事》宗座劝谕中说明:信仰上和所举行的奥迹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别表现于美在神学上和礼仪方面的价值。
基督徒的享福就是在每天的生活经历中看到永生的价值和意义,看到自己的受苦在帮助他人灵魂的益处,看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人,竟然能分担主耶稣福传的使命,看到自己在愈显主荣的光彩。传福也是享福的满而溢。
每一次探访、每一次聚会,好像简单至极,但是只有真正了解袁神父的教友才会知道,教友需要傅油,再远他也会去,教友需要宣泄,他可以做最好的倾听者,教友们有情绪,他可以立即做自我检讨,他为了给与每一位家人最好的情绪价值和心理安慰
沙漠教父对这罪的分析显示了悭吝是如何控制修道士们的,他们在宣布放弃巨额遗产后,与世隔离住在斗室,依恋价值不大的东西:他们不愿意借钱给别人,他们不分享更不愿意送给人。对使人不自由或很小事物的迷恋。
无意识行善的价值由此可见,“无意识的行善”才是进入天国的真正钥匙,这种善行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作出的,但别人却会看到。
耶稣是降生成人的天主的永恒圣言,祂是一扇敞开的大门,邀请我们越过这扇大门,重新发现我们存在的意义和每个生命的神圣性,恢复人类大家庭的创始价值。耶稣在门口正等待着我们。
人的价值和成就不在于背景的优越和事业的辉煌,而在于蒙主耶稣召叫去完成上天的使命。
佛教的养心静观虽然神学上不同,但佛教“观心”、“慈悲冥想”、“止观”等方法,在调节情绪、增强觉察力方面有很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