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接受著名意籍记者安日纳.斯卡尔法里(EugenioScalfari)访问引来广泛关注,但这并非教会历史中的创举,而是自「善良的教宗」若望廿三世以来的传统。
此外,由德兰修女创办的的“仁爱传教会”收养的约2000名穷人也安排在贵宾席上。印度大主教托波则(10月21日晋升枢机)说,他希望能通过教廷册封德兰修女为真福,促进各个宗教间融洽相处。
110-115年,圣纳爵.安底约基曾多次提起圣母的童贞和母亲角色。150年,圣(殉道)犹定首度直接描述圣母,并称圣母为厄娃的象征。
在小组讨论之后,传教学家、印度耶稣会儒利安•萨尔达尼亚(JulianSaldanha)神父,将会以当天的副题“耶稣在亚洲各民族中的故事”作神学反省,综合讨论内容。
我们没有神眼,当我们传播福音的时候,我们不可能知道我们所接触的人谁是路旁的人、谁是石头地里的人、谁是荆棘中的人、谁是好地里的人。
孟神父在摆安所礼时评价她为圣贤,神贫、守贞和服从三大圣愿在她身上完全活出来了。我想仅仅如此就可以称作圣贤吗?虽然能这样做到,对软弱的肉身和自大的人已经很不容易。
岳母离世时已是夜半时分,家人请神父摆安所的时候,这些教外的邻居挤满一家,挥泪送了老人最后一程。但非常遗憾的是,三个儿子却由于种种原因没能看上老人最后一眼。
安德肋的后辈们,主的召唤让我们走向更远的地方。站在湖边新筑的堤坝上,望着渐渐西沉的晚霞,回想起十年前的一幕幕情景,受恩宠的十岁小女孩,如今已是大二的学生。
(施安堂编译,《教父神学选集》第2372号。)介绍到这里,我们一定很想知道,教父们是怎样界定童贞此一概念的。其实很简单,在他们的神学思想里,是否为童贞女取决于她是否度过婚姻生活。
馁者来而食之,寒者来而衣之,病者疗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充分勾勒出郭子仪践行信仰、笃行仁爱的伟大形象。享誉中外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自1625年出土后,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