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天的揭牌座谈会上,北川教师进修学校徐校长、姜校长和九洲板房学校李校长分别讲话。他们首先为进德公益援助学校师生过冬棉被和及时的心理辅导工作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幼学琼林》提到:“李益设防妻之计,常撒冷灰;志坚送妇之词,任撩新发。”
这位女士找到了贵阳的王充一主教,把情况告诉了主教,王主教随即把电话打到西安,委托给李笃安主教。郑芳兰的女儿接到遵义方面的信儿,就让丈夫前往西安南堂,接待他的是主任司铎张若望神父。
我们的本堂李山神父这样对福传组的人说:“你们就如士兵,上战场前,必先把自己的箭囊装满箭,才能在战场上打胜仗。所以你们一定要加强学习圣经,多学习教会的知识。”
1611年(明万历三十九年),耶稣会士郭居静、金尼阁两位神父在李之藻的家中举行了第一台弥撒,这一天被称为杭州的开教日。1617年,天主教徒杨廷筠奉献自己住宅为天主教堂。
(申28:21-24)许多人根据这两段经文,很容易把旧约理解为强制推行公义的标准,且充满烈怒。甚至一些基督徒也把天主看作一位立法、审判、执法者。
那些对中国教会有兴趣的读者也许可以参考2010年在香港出版的《基督教在华传教史》(赖德烈著,属于道风丛书系列),这是一部700多页的力作,虽然原著是1929年完成的,但西方的学者一直到今天认为这是中国教会史方面最有权威性的经典
在这方面,让我们记忆一下先知厄里亚,他认出天主的声音不在暴风里,不在地震中,也不在烈火里,而在轻微细弱的风声中(列上十九11-12)。
尼尼微的居民也是一样,他们响应约纳的悔改呼吁,宣布禁食以表明他们的诚意:「谁知道天主也许会转意怜悯,收回自己的烈怒,使我们不致灭亡!」(纳3:9)。天主看到他们的所为,结果赦免了他们。
这样讲有点抽象,你可能都在皱眉头了,让我打个比喻说明一下:比如我们拿一块又黑又硬的木炭扔在烈火中,木炭便被燃烧而发出光亮,因为木炭分享了烈火的性体,或者说,木炭被烈火所浸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