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徐光启,就是本市先贤“徐阁老”;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则是从欧洲来华寓居的耶稣会士,明清两朝,名赫中华。
编者按《找,必找到》一文到上期全部连载完了,全文由69个问题构成,作者对每个问题给出了意义深刻又发人深省的答案,而且极贴合现代人的思想生活,加上徐神父流畅的译笔,实在令人爱不释手,读之获益良多。
她来信说起,他们的好朋友尹玮玲和吉姆将受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徐教授邀请去那里参观,并作一次讲座;当然,他们也很想到上海见见倍玲的父母。因此,倍玲问我是否愿意陪同他们去她父母家。我欣然答应了。
从1861年4月至7月.徐听波等教士在张家庄盖起25间房,使教堂初具规模。
弥撒由主教的代表徐文洲副主教主持,本会28位修女参与感恩祭,见证洁如•陈双波暂愿修女的复愿礼仪。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在我的修道之路上占有很重要位置的一个大班里的修士,借着他的鼓励与引导,我才度过了那个考验期。
当陈功鳌神父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马上行动起来,临时组织了一个有神父、修女、修士和教友们一起参加的“抢救灵魂小分队”。
圣教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度奉献生活的主教、神父、修士、修女们的奉献与努力,也需要每一位教友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爱心。
由于当时用的是油印的本子,所以我们这些小修士是很羡慕的。于是,侯神父托人每次带回来一两本,就这样也攒了12本。
多才多艺的王俊修士修道人离开家庭就不管父母了吗?绝对不是。如果真是那样,他的奉献就真的是一种自私了,同时也就失去了奉献的意义。相反,修道人虽然离开了家,心中对父母的牵挂和爱却从未减少过。